目前分類:宜興朱泥壺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汪寶根(1890-1954年),號旭齋,宜興蜀山人。為民國時期紫砂高手三寶三根之一(三寶:李寶珍、汪寶根、陳寶生)。

汪寶根早年隨伯父、清末名家汪春榮(生義)學藝,與壺藝大師吳雲根、朱可心為同門師兄弟。出師後曾在宜興吳德盛公司、上海鐵畫軒公司任技師。1935年,他製成大東坡壺與三友瓶,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並獲優等獎。汪寶根曾與清末紫砂名家黃玉麟是鄰居,常常向黃玉麟請教,學到了不少制壺絕藝,並以櫻桃小包嘴制壺而聞名壺藝界,汪寶根身材矮小,但精力過人,製作不滿意隨即毀之,不做到盡善盡美絕不出手,雖製作較多但求者難得。汪寶根的《上桃合菱壺》現為宜興陶瓷陳列館收藏,《線雲壺》則被紅學專家馮其庸珍藏。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德盛陶器行(1916年—1939年),“吳德盛紫砂陶器行”為宜興鼎署鎮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1916年)所創建,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是當時專營紫砂的商號。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鼎商標是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紫砂陶藝名家和雅士名流參與作品創作,極大地提高了吳德盛的知名度。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作扁燈式,壺流嘴前引,圈把蓄力稍作微調,將傳統扁燈中心提高,更添精神。壺形扁,極利茶汁浸泡,為茗戰利器。底作圈足,蓋有龍印款樣,此器式度凝練,結構端雅,窯火甚足,為扁燈式中之精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邵春元,清乾隆年間制壺高手,生卒年待考,曾為宮廷制壺。

此壺泥色呈熟栗色,質地緊密而細潤,以手工拍身筒成形,器形圓潤周正,笠蓋珠鈕三彎流壺把環扣細緻,壺身包漿深厚,光澤怡人,底鈐“邵春元製”篆書陽文印款,章款規矩,有雍正時風。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分分 茶解解 解之之渴  留佩
 邵景南(17961874宜興上袁村「邵家壺」傳人,號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間制陶名藝人, 

邵景南紫砂龍蛋壺,通體式度飽滿,一派雍容大度,身筒圓潤如寶珠,壺鈕亦作同式。 泥色紅潤純淨,脂潤染人,細密如絲緞,造工周正精嚴,比例均衡協調。善仿明代名壺,製作嚴謹,傳器有水平壺底銘「姑蘇留佩」款 此壺造形特徵均類邵景南風格,應為邵景南作品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晚清八大家_留佩(邵景南)製朱泥橄欖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貢局」是清末外銷泰國的宜興紫砂壺上常見的款識,「貢局」壺所用底款印章為無邊框印款或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者在壺蓋沿邊用刀刻楷書,橫寫「貢局」,或在花邊框中為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為蓋款陰文楷書「貢局」。壺表面或磨砂拋光,或不作處理,或用包金片包口沿、蓋沿、壺腳等處。貢局乃外銷作品,自清末至三十年代後才止,對制壺要求技術甚高,從制壺的工藝及氣韻來看,比例和諧,纖巧秀麗。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鼎商標——即民國時期吳德盛紫砂陶器行(亦稱公司或店),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 1916 年)所設。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堍。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 “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後期吳漢文亦以陽文楷書方章“松鶴軒”鈐於精製之壺。 “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鈐壺底,蓋把一般有製壺者小方章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在民國十四年( 1925 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吳漢文自己制的茗壺早期亦用“吳德盛”款。抗戰爆發後“吳德盛”倒閉,“吳德盛”及“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款印少見. 窯火甚足,細砂隱隱然,瑩潤斑斕,寶光煜煜。

荊溪惠孟臣,是宜興一廠早期壺中,名聲最響的作品。一廠早期商品壺,都是多人大量製作,以水平壺為大宗。惠孟臣是水平壺名家,因此以他名號落章款。一廠惠孟臣系列壺,約在1978年至1983年間製作,除了「荊溪惠孟臣製」外,還有「荊溪南孟臣製」、「宜興惠孟臣製」、「宜興南孟臣製」「中國宜興」等

1-1.jpg

2-1.jpg

3-1.jpg

4-1.jpg

5-1.jpg

6-1.jpg

7-1.jpg

8-1.jpg

9-1.jpg

10-1.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荊溪是宜興古地名。惠孟臣為明代紫砂壺名家,姓惠名孟臣。

荊溪惠孟臣,是宜興一廠早期壺中,名聲最響的作品。一廠早期商品壺,都是多人大量製作,以水平壺為大宗。惠孟臣是水平壺名家,因此以他名號落章款。一廠惠孟臣系列壺,約在1978年至1983年間製作,除了「荊溪惠孟臣製」外,還有「荊溪南孟臣製」、「宜興惠孟臣製」、「宜興南孟臣製」「中國宜興」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荊溪是宜興古地名。惠孟臣為明代紫砂壺名家,姓惠名孟臣。

荊溪惠孟臣,是宜興一廠早期壺中,名聲最響的作品。一廠早期商品壺,都是多人大量製作,以水平壺為大宗。惠孟臣是水平壺名家,因此以他名號落章款。一廠惠孟臣系列壺,約在1978年至1983年間製作,除了「荊溪惠孟臣製」外,還有「荊溪南孟臣製」、「宜興惠孟臣製」、「宜興南孟臣製」「中國宜興」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荊溪是宜興古地名。惠孟臣為明代紫砂壺名家,姓惠名孟臣。

荊溪惠孟臣,是宜興一廠早期壺中,名聲最響的作品。一廠早期商品壺,都是多人大量製作,以水平壺為大宗。惠孟臣是水平壺名家,因此以他名號落章款。一廠惠孟臣系列壺,約在1978年至1983年間製作,除了「荊溪惠孟臣製」外,還有「荊溪南孟臣製」、「宜興惠孟臣製」、「宜興南孟臣製」「中國宜興」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壺底刻 水流花自放 孟臣 把蓋:「葉形「香」字

此件朱泥壺造型規整,渾圓周正。壺蓋如帽,上有圓鈕。壺身腹部扁鼓。壺把纖細圓潤,口流三彎,底部刻水流花自放 孟臣,字體方正嚴謹,功力不俗。此壺特殊之處在於其把款鈐印,為一樹葉,內寫「香」字,巧妙融合,頗為特殊。紫砂器自明代晚期興起以來,多於壺底刻寫制器姓名款或年號干支款。進入清代以後,紫砂器年號則不再出現,改以乾支紀年,這一現像在同期瓷器上亦是如此。康熙十六年,出於維護帝王權威的考慮,浮梁知縣發布了「年款禁令」。據清乾隆《浮梁縣志》記載:「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禁令雖出,並不能完全禁絕民窯題寫年款現象的發生。康熙三十八年曾立「奉憲永禁碑」,碑文中再次重申民窯不得書寫年款的禁令,如有「陽奉陰違,一經查出,定拿枷責不貸。」自此絕大多數康熙民窯停止了書寫年款而改書其他類型的款識。宜興窯當然也不例外,這也是清初紫砂中僅有乾支而不見年號的原因。禁令雖然限制了題寫年號款,卻激發了民窯的款識創新能力,使得康熙款識空前豐富,寄託款、堂名款、吉語款、圖記款、花押款等等百花齊放。清初直至乾隆,民窯器皆有以秋葉為款者,而紫砂香葉款十分罕見,獨具特色。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挺初1940年生於陶都宜興,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制壺名家吳雲根先生。 1958年又隨名師裴石民先生學藝,從事紫砂工藝製作和創作,其間又得到顧景舟大師的指點。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78年赴澳大利亞進行陶藝交流,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踏上異國弘揚紫砂文化的藝人。 1983年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造型設計專業培訓。 1991年赴新加坡參加中國宜興紫砂陶藝家作品展。在從事紫砂陶藝創作的四十多年中,所創作的作品在專業評比中多次獲獎,並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其中《五頭蟹簍茶具》、《浪花提梁壺》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觚菱壺》被美國三番市亞州博物館收藏,《圈蓋三足壺》1987年被中南海紫光閣選定陳設,1982年《挺竹壺》在全國陶瓷評比中獲二等獎,1989年《五頭蟹簍茶具》獲江蘇省第二屆輕工美術設計二等獎,《五頭漁家樂茶具》在1990年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評比中獲三等獎。所創作作品多次發表於各類專業書刊,如《中國宜興紫砂珍賞》、《宜陶之旅》、《當代紫砂群英》、《壺錦》、《壺藝寶典》以及《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俞國良(1874-1939)原籍無錫,是晚於黃玉麟的名手。

生於1874年,制壺技藝精湛。曾受聘為蘇州金石家、書畫家吳大澄(著名書畫家吳湖帆的祖父,歷任廣東巡撫、湖南巡撫)制壺,後為兩廣總督端方制壺,名重一時。1915年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壺,所制「四方傳爐」為選送參加1932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的紫砂產品之一,獲優秀獎。

俞國良老家在無錫錫山,故常用印章「錫山俞氏」「錫山俞傳」。晚年定居宜興蜀山,與當地邵氏寡婦成婚,傳藝於邵氏後人邵陸大、邵寶琴,1939年病逝,安葬於老家錫山。邵寶琴即倪順生之母。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俞國良印章.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雲天外至

竹刀刻的壺底銘文其書法類似褚遂良體另蓋有一陽體小圓章 。此甕型朱泥原礦,料純溫潤紅中帶黃,壺底圈由內往外收,配笠帽型上蓋加圓珠子顯得活潑可愛,壺把取耳朵形狀,壺嘴三灣式的美人腿型,形態優雅,出水孔是較少見的8孔數目332出水順暢, 質地細膩潤澤,包漿自然古樸。整體結構嚴謹勻稱,線條流暢,造型簡樸, 技藝嫻熟老練,構思巧妙大方,沉穩中見靈動,寧靜的大雅之美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松亭,號東溪,是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最傑出的紫砂刻陶家,同時又是一位造詣很深的書畫家。他精刻的紫砂陶藝,集“詩書畫印”的金石氣和書卷氣為一體,在造型和藝術品位上力求完美大氣,故而在審美的精神內涵中,頗受文人雅士的鍾愛。精善書畫,是他制壺工藝得以昇華的主要原因。傳世松亭的刻陶工藝,無論是文化品位的內涵性,還是刻製​​水平的精妙程度,無不透視出詩情畫意般的藝術神韻。從中可以看出,松亭先生駕馭刻陶的能力如同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一樣游刃有餘。他製造的壺藝,極富藝術性和價值性。他和同時代著名收藏鑑賞家吳大徵先生相交深厚,過往甚密,常聚一起研討壺藝,並共同合作過不少紫砂精品。他們合製的佳壺,往往是一些藏壺家夢中追尋的藝術珍品。他刻製的紫砂壺,“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達到完美的思想藝術境界。如今,在古玩市場和收藏者手中的趙氏親手製作的陶器可謂鳳毛麟角。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泥壺經過清代幾百年的傳承,每個時期也有其時代細節特徵,這些特徵也常常用在朱泥壺的斷代方法上:1.晚明至清初的朱泥壺很少有低於容量140毫升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部分是嘉慶與道光或以後的作品;2.清初至清中期,以孟臣壺為代表在造工方面「渾樸工緻兼而有之」,不太可能過於精工,比如清初壺內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嘉慶、道光以後壺內才以竹刀修刮;3.一般來說,道光以前壺,蓋唇不長,而蓋內有蓋「水平」字樣,最早的為道光十三年;4.清初早期,壺的把圈的位置較高,而且有向上提的感覺(徐秀棠《中國紫砂》)。朱泥壺造形看似簡單,卻依循著一條古老的造形藝術理論法則,即「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由此,朱泥壺的藝術魅力及其藝術價值,凝結著茗壺藝人一生對造形藝術的追求就順理成章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豬壺(祝福) ,其泥料是高級朱砂,壺體可愛古錐,壺嘴以豬頭為形,頭大耳肥臉部憨態可掬,壺蓋以一隻可愛小豬為珠,壺把以豬尾巴為形,龍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壺印款為清光緒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期間所用茶壺印款,龍印圖案一般為仿光緒年間錢幣龍的圖案鑴刻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范建軍,19628月生於江蘇宜興, 1980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隨中國陶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鮑志強教師學習紫砂雕刻技巧進無錫輕工業學院設計系進修,後學習陶瓷造型設計及裝飾。 1988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職大學裝潢美術系。回廠後隨母親曹婉芬學習制壺技藝及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近年來所設計製作的作 品頗受壺藝愛好者的喜愛,並屢次獲各類獎項。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