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興本山綠泥壺 (16)
- Jan 06 Sat 2024 12:04
宜興一廠_周桂珍製本山綠泥水平壺2
- Dec 21 Thu 2023 10:23
宜興一廠_周桂珍製本山綠泥線漂(芭樂)壺
周桂珍出生於宜興丁蜀鎮。 1958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習製陶,師從紫砂大家王寅春、顧景舟。 1982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紫砂研究所。 1989年晉升工藝美術師。 1993,又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1997年獲「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1年,她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舉辦「周桂珍紫砂藝術展」,開啟了紫砂屆個人展覽的先河。 2003年,獲頒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3年,與兒子高振宇和兒媳徐徐赴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彬風堂紫砂藝術展」。 201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代表傳承者。
- May 24 Tue 2022 11:46
清末民初_唐鳳芝製岩如氏刻天青泥柿柄壺
唐鳳芝(1900-1976),清末民國紫砂大家。宜興丁蜀上袁村人,系紫砂世家,16歲隨父親唐順洪學藝,與王寅春、顧景舟同村,學藝時常在一起切磋壺藝。擅長設計創新,屢以新品風靡上海名流圈,並經租界銷往歐美市場。他構思創作力很強,有過目不忘之美譽。制壺技術全面,無論光貨、花貨、方型、圓型俱能製作。曾為印模製壺開創先河。主要作品有“魚化龍壺”、“松鼠葡萄壺”、“合菱壺”、“一捆竹壺”、“蜂菊壺”、“國光壺”、“風捲葵壺”等傳統與創新作品,所有作品自畫成畫冊二集。
岩如氏
蔣永西(1900年-1957年),號岩如,石生,又號聚蓮老人,陶刻名家,宜興蜀山人。1921年進入陶工傳習所刻字班,師從名師邵雲如,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學會了各種陶刻技法,並由邵雲如為他取名號“岩如”。
- Apr 22 Fri 2022 09:35
當代紫砂壺_丁亞平製黛墨泥束帶包袱壺
丁亞平1960年出生於宜興丁蜀,1978年進紫砂工藝廠。師承束鳳英,丁洪順習藝.天賦加勤奮,三年後,1981年9月宜興陶瓷公司舉辦的技術比賽評比會上榮獲第一名,並被選送到壺藝泰斗顧景舟指導下的特藝班深造,在泰斗身邊聆聽教誨。制壺造詣飛躍提高。 1982年離開特藝班擔任紫砂廠技術輔導。1990年創作的“太極提梁壺”,一位著名學者曾經稱之為二十世紀最佳作品之一。該壺把中國太極圖像,巧妙地構思成一把紫砂壺。天與地,陰與陽,相互轉承。相映成趣,構圖優美,線條流暢,造形見似簡單但功力十足。丁亞平壺藝最大特點是,在傳統基礎上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融進紫砂藝術,結合完美,表現豐富,功力深厚,氣韻生輝,名家風範盡顯。 1991年應聘紫沙工藝五廠任技術廠長,1994年進入宜興陶瓷博物館紫砂創作工作室。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陶藝專業協會會員。
- Apr 21 Thu 2022 09:52
清末民初_乙酉年南洋勸業會紀念品范大生製天青泥雙色桃碗壺
在宜興範家壺莊收藏館裡可以看到“大柿子壺”的神采。它用段泥製造,呈白果色,容量350毫升。壺體似柿子形態,壺蓋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生動。壺腹的一面鐫刻水墨山水,另一面陶刻行書“何當破悶出軀殼,君乘石瓢我浮蠡”,署“宜興出品”款,無陶刻人的姓名。壺蓋內有“大生”印。壺的底部印有一圓章“乙酉年南洋勸業博覽會”。乙酉年為1909年,1910年是庚戍年。這枚“圓章”闡明“大柿子壺”是範大生為了參與第一屆南洋勸業博覽會而特地設計製造的。
- Feb 18 Fri 2022 09:51
清末時期_龍紋寶字款綠泥將軍帽橄欖壺
龍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壺印款為清光緒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期間所用茶壺印款,此寶字龍形圓章款朱泥壺,形態秀美,土胎純正,泥質醇厚,聲音清脆,色澤漂亮溫和,觸手生溫,泥料珍貴稀有。
- Oct 01 Fri 2021 09:31
宜興紫砂七老_裴石民製瘦石刻窯變天青泥壺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雲慶,又名裴德銘。宜興蜀山人。著名紫砂藝 人。早年習藝,藝成後擅制仿古紫砂器,頗負盛名。善製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緻,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陳鳴遠第二”之美譽。成熟期間精品之作,以中小件為主,以古器作借鑒,以超凡的構思,能放能收,簡繁勻稱,既能作典雅脫俗的光素茗壺,又能作千姿百態之花貨茶具,風格清秀不俗,技藝精湛嚴謹,在紫砂藝苑中獨樹一幟,為紫砂歷史上求新求變,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范福籌(1900-1959),號瘦石,民國陶刻高手,宜興蜀山人。范福籌幼時念過三年私塾,16歲隨父制壺。 1921年,范福籌拜任淦庭為師,學習陶刻。藝成後他為任淦庭當助手,在吳德盛處刻製紫砂器。上世紀30年代後,范福籌又為毛順興店陶刻,取名號“瘦石”,陶刻的紫砂器均署“瘦石”款。直至1959年去世,享年59歲。
- Apr 27 Tue 2021 13:22
民初時期_秋水煮松風 孟臣款
綠泥製成的墨綠壺,其色墨綠溫婉,包漿自然古樸,如石似玉。結構嚴謹勻稱,質地細膩潤澤,技藝嫻熟老練,構思巧妙。沉穩中見靈動,寧靜的大雅之美 。壺壁刻有,香若砂壺石亦水、佛以道教才利人,字體流暢、刀工見骨。
- Sep 04 Tue 2018 08:42
宜興一廠_周桂珍制本山綠泥水平壺1
周桂珍,傑出女紫砂工藝大師,1943年生於宜興丁蜀鎮,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早期拜師王寅春和顧景舟先生,刻苦鑽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退休後定居北京。40餘年的創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藝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這些榮譽也奠定了周桂珍紫砂壺的價格,也奠定了周桂珍在紫砂壺界的地位。
- Aug 20 Mon 2018 09:42
宜興一廠_ 高湘君製本山綠泥水平壺
高湘君,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省工藝美術學會 會員,中國宜興紫砂文化藝術品研究會會員。 1957.10.17,年 生於江蘇宜興陶都。1976年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工作。先後師承李碧芳,謝曼倫。多年壺藝研究和製作經驗的積累,現今作品在香港,台灣以及國內已頗有名氣,深受壺藝愛好界人士的青睞及珍藏,在國內行業大展中屢獲獎項。
- Jun 17 Sun 2018 09:36
宜興一廠_秀春制本山綠泥80cc小壺
施秀春,1949年10月生於陶藝世家,工藝美術師(江蘇省輕工廳評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66年進紫砂工藝廠拜裴石民為師學藝,並得朱可心、顧景舟的指導,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底。七十年代與丈夫鮑仲梅開始共同設計開拓了紫砂壺金銀鑲嵌工藝技術,繼而又以釉珠、鑽石、玉石、牛角等於壺體的鑲嵌工藝獲成功,使古樸深厚茶具更顯典雅。
- Jun 04 Mon 2018 09:47
宜興一廠_本山綠泥20cc小壺
宜興一廠為官廠,在1958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 一廠在1977年到1982年,出產的壺會標上綠色標籤,上面印有「MADE IN CHINA」,因此被稱為綠標標準壺。這也是這時期一廠標準壺最大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底款「荊溪惠孟臣製」、「中國宜興」,蓋款姓名、數字等不同的組合。一廠壺主要為外銷,早年由香港轉銷台灣,標準壺最受台灣市場喜愛,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標準壺保溫方便、好看、好用,最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因此成為泡茶必備工具。
- Mar 01 Thu 2018 12:33
當代_李芹仙制本山綠泥水平壺
- Jan 12 Fri 2018 10:07
宜興一廠_張紅華款 本山綠泥竹筒壺
- Oct 16 Mon 2017 10:00
當代紫砂_許雲制 本山綠泥 虛扁壺
- Apr 27 Thu 2017 10:13
宜興一廠_潘持平製綠泥八方仿古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