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興朱泥壺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據考,澹然齋為清代皇族顯貴們偏愛的一個紫砂堂號,澹然齋壺款有三字款和四字款兩種,三字款為澹然齋陽文篆書方印,四字款為澹然齋印陽文篆書圓印。

康熙十九年,官窯書款帝王年號已有專設的「落款之工」,清代早期楷書與篆書並用、後期以篆書為主。康熙官窯所署的款識有:「大清康熙年製」「康熙年製」「康熙御」,字體為宋槧體楷書,內務府造辦處有「康熙內府督造」,「內廷供奉」,「宮庭御品」,「賞賜」等;其它款識還有「天祿書齋」,「東宮御製」,「雍正御製」,「乾隆年」,「乾隆御製」,「大清乾隆年製」,「避暑山莊」,「澹然齋」等;清三代流行的堂名款的茗品,如清德堂、澹然齋、清治堂等皇親貴、達官貴人偏愛的紫砂堂名。

1.JPG

2.JPG

3.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身筒氣韻飽滿,以圓立鈕為中心的笠形蓋帽頗具特色,短頸三灣流,以凸顯壺身的張力,更顯玲瓏小巧的意趣。壺底竹片三角刀刻“一勺惠山泉。孟臣”,款文行筆端正,結字嚴謹,氣韻貫通,頗見精神。朱泥壺自清初以來,一直是宜興紫砂陶藝的重要產品,而且外銷歐、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其普遍性勝過當時其他紫砂製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用朱泥全手工製作掇球壺,手澤痕明顯,壺底有一葉形小章“味泉”二字印款。“紫砂泰斗”顧景舟在二十世紀晚期應邀鑑賞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砂藏品時曾指出:院藏“味泉款黒砂竹節壺”為清嘉慶作品,故可推測此“味泉”款朱泥壺應為嘉慶時期制壺名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犖(1634年~1714年),字牧仲,號漫堂、西陂、綿津山人,晚號西陂老人、西陂放鴨翁。漢族,河南商丘人。官員、詩人、畫家、文物收藏家,收藏名跡甚富,愛好壺藝後雪苑六子之一。宋犖與王士禎、施潤章等人同稱康熙年間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犖奉詣入京師為康熙皇帝賀壽,被加官為太子少師,復賜以詩,回到家鄉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歲。康熙下旨賜祭葬於其家鄉商丘,祟祀名宦鄉賢,葬於西陂別墅(今大史樓村)。

據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 ,牧仲曾遊宜興東坡書院,前有石坊,題曰東坡先生買田處,牧仲中丞手筆也。並曰砂壺傳器”“清德堂,為清朝著名文物鑑藏大加宋犖,遊宜興時所訂制之堂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山半落青天外”出自李白名詩《登金陵鳳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文浪漫。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以鹽賈起家,累官至兩廣鹽運使。由於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製專屬紫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製的紫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 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紫砂壺稱為潘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朱泥胎肉厚實,壺身圓潤柔麗、收縮自然;壺嘴小巧靈致、曲環有度,似漁翁釣竿垂於江上;壺把曲而不俗、張而不揚,銜接處力度適中,穿指於其間,把握舒適穩定;壺蓋疏密有致、棱角分明。壺鈕為圓珠,細膩光滑,氣孔通於天地之間。蓋身微鼓呈二層狀,壺身上沿與蓋沿吻合,儼然一體,線條舒展流暢、勻稱柔和,給人以神清氣爽的感覺。壺底矮圈足,平底上刻「一勺惠山泉」,落「子怡」款。筆逸悠閒,若即若離,頗富意境。子怡所作朱泥壺有多種款式存世,底部皆以刻劃詩句,以喻品茗清雅之情,風格沉穩古樸。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逸公,即惠逸公,清代雍正、乾隆時(1723-1795)宜興制壺高手。生卒不詳。逸公所製茗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具備,尤泥色最奇。作品雅緻脫俗,巧而不織。小壺亦有佳者,莫若大壺之古樸可愛。書法無定體,楷、行、草書俱佳,真書高雅,楷書有唐帖遺意。刻法竹刀、鋼刀均用,或沉著或飛舞。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悉敵,故世稱「二惠」。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寶款梨形壺,善寶未見史載,約清朝乾隆時期,多見長方陽文篆印“善寶”二字印於壺底。此壺砂質溫潤細,紅潤可人。造型簡樸,壺型以梨形為題,骨肉亭勻,這是朱泥壺光素造型中的一件佳器,看似素面素心,卻體現出壺藝家的功力和純熟深厚的技藝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曹婉芬,女,1940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2005),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0)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承朱可心與裴石民,同時亦受王寅春與顧景舟指導,1958年任紫砂工藝班小輔導,培訓青年藝徒,技藝全面而扎實,作品秀麗大度,善製紫砂壺花器。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印、花印特定年代印款為清光緒七年至十六年( 1881-1890 )時期所用茶壺印款。

龍印圖案一般為仿光緒年間錢幣龍的圖案鑴刻,圖案相仿,花印圖案一般有方、圓之分,圓章邊紋為花紋,中有寶藏字樣,方章花印邊紋為花紋,中有鳥獸圖案或字樣,大方印為早期用款,單邊小方印為後期用款。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掇球壺: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是現在製作紫砂壺中典型的器型之一,由邵大亨首創。大亨掇球,由清代嘉道年間的川埠上袁村 (現丁蜀紫砂村) 邵大亨創作。壺體渾圓碩大,渾厚華滋,壺嘴短小前衝,曲線優美;壺把自由舒展,飄逸放達;壺口略小,壺蓋略呈拱形,壺鈕呈圓球狀。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氣韻生動。據說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碧雲,女,1940年生於江蘇宜興。 1985年評為第一代紫砂工藝美術技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自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先後跟隨著名的紫砂藝術大師裴石民、王寅春學藝。 1974年起從事紫砂壺的創作和對紫砂產品的檢驗工作。主要獲得的獎項 1988年,作品“秋葵壺”榮獲香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舉辦的“中國宜興紫砂陶特藝展”優秀作品獎;1989年“獅燈壺”、“奔月壺”榮獲香港雙魚陶瓷公司“當代宜興陶藝展”優秀獎;2000年,作品“雙龍戲珠提梁壺”獲澳門“宜興紫砂藝術交流展”銀獎。並有多件作品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談碧雲在壺藝方面的成就極高,每一件作品都表現出相當深厚的氣勢,線條流暢,質感溫潤,刻劃精到,惜泥如金, 是公認的現代著名的紫砂製作名師。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器以朱泥為胎,燒結堅實,色呈暗紅大紅袍。以平蓋長珠鈕,工法細緻,整體造型平整六方,三灣流,把昂闊,截蓋與壺身銜接緊密。全器雖小比例協調,端莊而規整,線條流暢,應是民國時期的功法與風格氣息。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孟臣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明代天啟到清代康熙年間,荊溪人,著名壺藝名家。 “孟臣”姓惠,是從聽泉山館珍藏的白砂大壺中得知的,根據是此壺底款有“天啟丁卯年荊溪惠孟臣制”楷書十一字。關於他的姓氏、籍貫和大約生活年代有了較明確的斷定。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孟臣,傳為明天啟、崇禎間宜興制壺名手(一說孟臣為清康熙、雍正間人)。江蘇宜興人,生卒不詳,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孟臣制壺,大壺渾樸,小壺精妙,筆法類褚河南。

惠孟臣壺藝出眾,獨樹一幟,作品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製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 時人”,只知道他“善摹仿古器,書法亦工”,“渾樸工致兼而有之”,文人稱讚他的書法“不俗”,“絕類褚河南”。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鳴遠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於紫砂世家,傳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藝人陳子畦。陳鳴遠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陳鳴遠技藝精湛,雕鏤兼長,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他是紫砂史上技藝最為全面而精熟的大師,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勳。他為紫砂工藝開拓新路,被譽為「清代第一家」,其作品曾被宮廷選作貢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逸公(約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藝人。惠逸公生於清雍乾年間,他大小壺兼制,善製小壺,以工巧聞名。

惠逸公與明朝的惠孟臣並稱“二惠”。惠孟臣的作品以渾樸精巧出名,惠逸公則工巧有餘,渾樸不足。但逸公制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且長於工巧,而渾樸不逮。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備,楷書尤有唐人遺意,而竹刀鋼刀俱備,刻鐫或飛舞或沉著。其壺泥色最奇,小壺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壺之古樸可愛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屬古蓮子壺式,形制古雅,細砂隱隱可見,呈色明艷,式度凝練。器身飽滿蘊蓄,神采奕奕。壺型精巧,壺蓋留唇,蓋面穹起,三彎流飽滿,執把圓弧有力。整體器型精巧,線條挺秀,巧妙的勾勒出壺體的輪廓美和韻律美。壺底鐫刻“山水主人孟臣。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逸公,即惠逸公,清代雍正、乾隆時(1723-1795)宜興制壺高手。生卒不詳。逸公所製茗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具備,尤泥色最奇。作品雅緻脫俗,巧而不織。小壺亦有佳者,莫若大壺之古樸可愛。書法無定體,楷、行、草書俱佳,真書高雅,楷書有唐帖遺意。刻法竹刀、鋼刀均用,或沉著或飛舞。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悉敵,故世稱「二惠」。多屬小壺,大者罕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記的創始人為~程壽福(是程壽珍的兄弟);生於清代道光末年1853~1926,其原籍為浙江杭州,七歲時跟隨祖輩至丁山,在上袁村定居,是孟臣後裔的義子;在當時是製作朱泥小壺的高手,工巧技精有獨到之處,所生產的茶壺大多銷往南洋一帶。

 第二代為~程金茂,繼承程壽福之父業。

第三代為程壽福之孫~程真慶,生於1907年,少年時跟隨祖父程壽福學製朱泥小壺,年輕時幫「吳德盛」家製壺,程真慶在其27歲時,由王寅春作媒,與蜀山南街周家之女~周鳳娣結婚(招親),生有一女一子,女兒為周志華,兒子為周志宣,都是紫砂一廠之職工,並都從事紫砂創作,也可說是「福記」的第四代傳人吧!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