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泥壺經過清代幾百年的傳承,每個時期也有其時代細節特徵,這些特徵也常常用在朱泥壺的斷代方法上:1.晚明至清初的朱泥壺很少有低於容量140毫升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部分是嘉慶與道光或以後的作品;2.清初至清中期,以孟臣壺為代表在造工方面「渾樸工緻兼而有之」,不太可能過於精工,比如清初壺內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嘉慶、道光以後壺內才以竹刀修刮;3.一般來說,道光以前壺,蓋唇不長,而蓋內有蓋「水平」字樣,最早的為道光十三年;4.清初早期,壺的把圈的位置較高,而且有向上提的感覺(徐秀棠《中國紫砂》)。朱泥壺造形看似簡單,卻依循著一條古老的造形藝術理論法則,即「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由此,朱泥壺的藝術魅力及其藝術價值,凝結著茗壺藝人一生對造形藝術的追求就順理成章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林佬の紫砂壺 的頭像
    中林佬の紫砂壺

    linchin228的部落格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