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良(1874-1939)原籍無錫,是晚於黃玉麟的名手。

生於1874年,制壺技藝精湛。曾受聘為蘇州金石家、書畫家吳大澄(著名書畫家吳湖帆的祖父,歷任廣東巡撫、湖南巡撫)制壺,後為兩廣總督端方制壺,名重一時。1915年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壺,所制「四方傳爐」為選送參加1932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的紫砂產品之一,獲優秀獎。

俞國良老家在無錫錫山,故常用印章「錫山俞氏」「錫山俞傳」。晚年定居宜興蜀山,與當地邵氏寡婦成婚,傳藝於邵氏後人邵陸大、邵寶琴,1939年病逝,安葬於老家錫山。邵寶琴即倪順生之母。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俞國良印章.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宜興是指壺底落款名,它包含了50-90年代一廠所出的壺,這個年代也是台灣人玩壺的起始與高峰。台灣人喜歡泡茶,三五好友喜歡圍在一起,泡茶聊五四三,悠閒享受度時間,到了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閒錢很多於是玩壺者就開始追求收藏,台灣人以前玩賞紫砂壺,講求的是:一土,二工,三造型,也就是紫砂泥的好壞實在是玩賞紫砂壺首重的因素,紫砂壺畢竟是茶具,就是拿來泡出好喝的茶,土質不好的紫砂壺,就已經先失去它最重要的意義了,再來才講究工藝以及造型的收藏樂趣。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宜興一廠_束旦生(石雪) 製刻四君子紫砂水平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一廠為官廠,在1958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錦甫,民國時期宜興紫砂藝人,范大生(承甫)1874-1942五弟。精於制壺,善做花货,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范錦甫”巧色佛手壺一具,製作精美,形像逼真,生動傳神。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葛明仙高級工藝美術師,1939年生於丁山陶藝世家,1956年考入紫砂工藝廠,師從吳雲根,顧景舟。1984年進中央工藝美院培訓,1988年進紫砂廠研究所,一直從事新品開發研製,成就斐然。2007年去世。

其中作品《綠大線元》壺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1990年《龍紋玉璧》九件組壺榮獲全國陶瓷藝術展評二等獎及景德鎮國際陶瓷精品展二等獎,1991年設計的七頭《瑰寶》組壺,廣受海內外收藏家的推崇與珍愛,1990年應香港錦鋒陶藝公司的邀請赴港參觀訪問,構思製作《瑰寶茶具》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代表作有《富果》、《玉琮》、《雙竹》、《竹搖風情》、《佛竹》、《湘妃竹》《旋》等,1994年《雙竹提梁》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名人作品展」。1995年又完成茶具《晨》,簡潔流暢的造型,穹形壺把下,山川之中躍出明珠,展示對紫砂藝術的憧憬。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宜興一廠_葛明仙制紫砂柿餅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鼎商標——即民國時期吳德盛紫砂陶器行(亦稱公司或店),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 1916 年)所設。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堍。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 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後期吳漢文亦以陽文楷書方章松鶴軒鈐於精製之壺。 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鈐壺底,蓋把一般有製壺者小方章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在民國十四年( 1925 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吳漢文自己制的茗壺早期亦用吳德盛款。抗戰爆發後吳德盛倒閉,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事虛懷觀一是……

王石耕原名王長根,1922年出生於宜興一個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壺製作大家,為“民國七藝人”之一。石耕子承父業,從小就跟父親學藝製壺。 在其父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秉承乃父衣缽,成為“王派壺藝”的嫡傳。在王石耕15歲那年他頭一遭徒手獨立完成了兩把仿古壺:一 把“掇球壺”,一把“線園壺”,嘴平正,口蓋準縫,頗見功力,是他壺藝生涯中的“處女作”。 這兩把壺被丁蜀鎮上一位老中醫珍藏著。

石耕老人技術全面,技藝精湛,老而彌堅,屢創佳作,接二連三設計創作了幾十個新品,方貨,圓貨,花貨樣樣都有,款式之多,產品之精,令人羨慕 嘆。他決心要在創作上與年輕人試比高低,一顯身手,發揮他製作組壺的強大優勢,推出力作“五彩繽紛”組壺。這套組壺為五把小壺,泥分五色, 色澤潤和,分別由“布紋六方壺”,“綠泥凹肩壺”,“紅泥八卦壺”,“黃泥梨式壺”,“黑泥砂珠壺”組成,或方或圓,形制 不一組,造型各異,在風格上卻是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這組作品在1985年江蘇陶瓷新品評比中獲得金獎,曾在海內外引起轟動。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香先得五峰春……

徐秀棠,1937年出生於江蘇宜興蜀山紫砂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民間藝家協會副主席,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工藝美術會陶藝專委會主任。1954年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藝人任淦庭為師學習紫砂陶刻,19551月隨師父進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藝廠前身),1958年參加輕工部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中國民間雕塑研究班”,結業後轉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坭人張”張景祜工作室學習彩塑,1959年回紫砂工藝廠籌建陶刻陶藝創作,主攻紫砂雕塑,1993年與日本陶藝家高橋弘先生合作組建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靜,又名丁山人,實力派陶藝家,1958年生,1976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許成權,並常受師公朱可心指導,深受朱可心喜愛,常親臨指教,是對朱可心風格繼承和發揚最有成就的一個藝人,由於張靜本人文化素養相當高,對紫砂藝術的理解非一般泛泛之藝人可比,因此,在當時宜興紫砂廠乃至整個紫砂界,都是屬於鶴立雞群之人。

他的作品沉穩,大度,細膩,大寫意之處收放自如,細節刻畫恰到好處,常以松竹梅為題創作塑器,無論花塑器和光素器皆有獨到之處,令人愛不釋手。八九十年代成名,與葛陶中、施小馬、江建翔、陳國良等紫砂界大咖齊名。可惜,時運不濟,天不假年,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1996年)因意外身故,實為紫砂界的一大損失。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1971年,時代主旋律是破舊立新、否定傳統。宜興紫砂工藝廠只生產普通商品壺,銘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語錄、詩詞,刻畫也只能是樣板戲、紅衛兵、工農兵形象、毛主席詩詞意境畫,由此構成了紫砂「文革壺」的早期特點。
1971年下半年,國家對工藝美術生產的政策有改變,工藝美術行業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思想指導下,為國家多生產出口商品,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所以,紫砂壺的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器形設計有了極大的發展,新的壺式不斷出現;由於「極左」思想還是很濃厚,只是儘可能地採取迴避的態度,所以紋飾在題材內容方面沒有發展。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宜興一廠_荷芳製文革時期高塔紅泥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