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藏家,依時間將壺區分幾個分界:民國以前(1912年前)稱為古壺;1912至1954年稱為民初壺;1955年到1982年稱早期壺;1982年後則稱現代壺。早期壺中,以宜興一廠生產為大宗,一廠壺幾乎等同於早期宜興壺。
宜興一廠為官廠,在1958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這個時期的壺做工不是很精緻,泥料也非頂級,但品質實在、穩定,相較於現代壺,更是帶古樸意味,在台灣大受歡迎。
早期宜興紫砂壺銷往台灣,以標準壺為大宗,也是台灣人最愛的壺型。以1978至1983年數量最多,也受到歡迎。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子畦
明朝天啟--清康熙間(約 1625—1690)人,
崇禎年間人,以善仿徐友泉最佳,工壺杯瓶盒諸物,擅作蟲蛀殘葉,以「小壺精妙」而著名。有貼玉籃樹段壺、南瓜壺,並有水洗、水滴、殘荷湖蟹、瑞獸等傳世,明末清初的紫砂制壺名家。作品多紫泥,胎薄而工,頗精緻。書法有晉唐之風。明、清以來,宜興陶都出了許多陳姓陶藝家——陳用卿、陳信卿、陳仲美、陳子畦等,他們中有的姓名僅一字之差,令人猜測是否有親戚關係,但由於他們的族譜、家譜尚待查考,「世系表」也就一時無著落,所以很難明了內中的傳承關係。倒是陳子畦與陳鳴遠,因為《陽羨名陶錄》引用康熙《宜興縣誌》的話:「陳子畦仿徐最佳,為時所珍,或雲即鳴遠父。」從而隱約知道陳鳴遠可能是陳子畦之子。
此壺材質為紫泥鋪砂,壺色赭紅,砂粒大而金黃,俗稱“桂花砂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