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家族為宜興望族,明清以來,祖居宜興川埠上袁村。而傳至清初,邵氏家族的名家高手更是人才輩出,燦若星辰,計有幾十人之多。清初的邵氏家族高手還常常製作一些朱泥與紫砂小壺,這些壺容量小而精緻,深受愛用功夫茶的閩粵人士的青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邵春元、邵栢原、邵福官、邵應周、邵應觀、邵仲文等。清中期以後,邵家以彩釉為主的宮廷壺與民間壺逐漸淡出了紫砂的歷史舞臺,而一掃纖巧靡繁之風的領軍人物是清嘉道年間的邵家壺一代巨匠『邵大亨』。邵栢原,所見傳器形制多變,本壺敦古樸厚小巧精緻,壺底右上鈐有一顆葉形小章,壺底正中鈐四方小章“蜀山名壺” 左下方鈐陽文小長章“栢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挺初1940年生於陶都宜興,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制壺名家吳雲根先生。 1958年又隨名師裴石民先生學藝,從事紫砂工藝製作和創作,其間又得到顧景舟大師的指點。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78年赴澳大利亞進行陶藝交流,成為新中國第一位踏上異國弘揚紫砂文化的藝人。 1983年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造型設計專業培訓。 1991年赴新加坡參加中國宜興紫砂陶藝家作品展。在從事紫砂陶藝創作的四十多年中,所創作的作品在專業評比中多次獲獎,並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其中《五頭蟹簍茶具》、《浪花提梁壺》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觚菱壺》被美國三番市亞州博物館收藏,《圈蓋三足壺》1987年被中南海紫光閣選定陳設,1982年《挺竹壺》在全國陶瓷評比中獲二等獎,1989年《五頭蟹簍茶具》獲江蘇省第二屆輕工美術設計二等獎,《五頭漁家樂茶具》在1990年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評比中獲三等獎。所創作作品多次發表於各類專業書刊,如《中國宜興紫砂珍賞》、《宜陶之旅》、《當代紫砂群英》、《壺錦》、《壺藝寶典》以及《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中國一種傳統茶壺,相傳源自宋代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宜興紫砂礦土,泥礦屬沈積岩,每色礦岩相疊,由鱗片狀紫泥本山綠泥白泥黃泥紅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紫砂壺因泥礦配合窯燒(還原燒)造成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充份透氣產生活性轉換水質,改變香茶味,因此茶壺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茶味雋永醇厚。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錫芬,1965-11-09生於陶瓷世家,1981年進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工作,隨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高麗君女士學習紫砂成型工藝。1985年經考核以優異成績選入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後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先生學習紫砂造型設計,期間曾多次受名藝人之後王石耕先生指點,技藝突飛猛進。

1990年被授予工藝美術員職稱,專業從事紫砂設計創作工作。

19938月參加由中央工藝美院舉辦的“陶瓷造型設計高級班”進修,以優秀的成績獲進修結業證書,在中央美院進修期間,所創作的“墨砂壺”被該院陶瓷美術系永久性收藏。經多年來的技術磨煉,提高了理論基礎,拓寬了藝術視野境界,使創作設計能力日趨成熟。

20009月參加由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和無錫市博物館舉辦的《宜興紫砂名人藝術精品展》,其作品“茶韻壺”被該館珍藏。

200110月其創作的紫砂“吉祥壺”獲2001年杭州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獎。

20039月被無錫市人事局納入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同時擔任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200411月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暨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首次試創作的大件力作《藏六方抽角壺》獲銅獎。

20055月在第二屆宜興專業新人新作展評中,創作的作品《思亭壺》經評委嚴格評估,被認可優秀獎。

200610月在首屆宜興紫砂陶全手工技藝大賽中獲評委一致好評。

200611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其創作的新品《泥繪孺子牛》,《成竹》分別獲獎金,銀獎

在潛心設計創作間隙,先後於2004年及2005年在《江蘇陶瓷》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兩篇,其中《淺談紫砂陶技藝與藝術的關係》獲得全國專業性論文一等獎,作品自問世以來,經歷國內外收藏愛好者青睞。現為工家能工藝美術師,專業從事紫砂創作設計工作。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貢局」是清末外銷泰國的宜興紫砂壺上常見的款識,其造型簡潔,做工精巧,比例得當,出自於當時優秀的紫砂藝人製作受閩南、潮州功夫茶的影響,紫砂小壺在南洋新、馬、泰盛行。史載,光緒年間,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在宜興定制了一批紫砂壺,壺底印有泰文「拉瑪五世」或楷書「貢局」的字款,壺蓋和壺柄偶有陶工名款,這批精緻的紫砂壺,除泰國宮廷和皇族自用外,拉瑪五世國王亦贈於泰國一家皇家寺廟使用,訂數不多,頗為珍貴。

「貢局」壺所用底款印章為無邊框印款或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者在壺蓋沿邊用刀刻楷書,橫寫「貢局」,或在花邊框中為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為蓋款陰文楷書「貢局」。壺表面或磨砂拋光,或不作處理,或用包金片包口沿、蓋沿、壺腳等處。貢局乃外銷作品,自清末至三十年代後才止,對制壺要求技術甚高,從制壺的工藝及氣韻來看,比例和諧,纖巧秀麗。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一廠在1958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這個年代也是台灣人玩壺的起始與高峰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於是玩壺者就開始追求收藏,台灣人以前玩賞紫砂壺,講求的是:一土,二工,三造型,也就是紫砂泥的好壞實在是玩賞紫砂壺首重的因素。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成權 1939年生於江蘇宜興,1955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朱可心學藝。 1958年赴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進修瓷雕。 1959年起任宜興紫砂工藝廠技術編導逾20多年,1985年調入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實驗室工作。1972年作品《新竹酒具》、《梅花鼎》赴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地展覽;1980年作品《成竹茶具》獲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二等獎;1988年《雙魚成龍鼎》獲江蘇省首屆民間工藝瓷金杯大獎;1990年《八珍梅壺組》獲江蘇陶瓷評比三等獎。 1991年赴新加坡舉辦夫婦作品展,1994年赴台灣舉辦《芳權紫砂陶藝展》,1996年赴美國、加拿大講學示範。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稱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鮑志強()1946年生於江蘇宜興蜀山,字樂人,室號“醉陶齋”。1959年進廠從師談堯坤,范澤林學習陶藝。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導陶刻創作,1975年進修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後致力於紫砂藝術的創作研究。

鮑大師善設計,尤擅陶刻裝飾,對書法,繪畫,篆刻,紫砂史等方面有獨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設計和製作,陶刻裝飾詩,書,畫於一體,重視以文化主宰紫砂藝術的設計思路,​​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在紫砂藝林中別樹一幟。

施秀春()194910月生於陶藝世家,1966年進紫砂工藝廠拜裴石民為師學藝,並得朱可心、顧景舟的指導,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底。七十年代與丈夫鮑仲梅開始共同設計開拓了紫砂壺金銀鑲嵌工藝技術,繼而又以釉珠、鑽石、玉石、牛角等於壺體的鑲嵌工藝獲成功,使古樸深厚茶具更顯典雅,身價百倍。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宜興一廠_鮑志強&施秀春款紫砂湯婆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洪泉宜興人,1941年生,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第五屆)、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首屆),師從吳雲根、朱可心老藝人,為“可心花貨”嫡傳弟子,跟隨朱可心二十餘年,善製花貨,開創巨壺製作之先河,堪稱現代紫砂花貨藝術的傑出代表。

1956年進入紫砂工藝廠,先後數十年來潛心紫砂藝術,心無旁騖,默默耕耘,長於創新,成績斐然。 1973年首創“大型東坡提范洪泉提梁壺”,攻克紫砂泥料、成型、燒成三大難關,之後陸續創作了“大型報春壺”、“大型勁松壺”、“特大梅樁壺”、 “特大葡萄盈筐提梁壺”、“特大三足結義壺”等,因敬佩其藝高膽大,人送外號“范大膽”。

作品以大氣豪放著稱,淳樸自然,長於紫砂花器的創新製作,尤善大型、特大型花器的創作代表作有“大型東坡提梁壺”“報春壺”系列、“梅樁壺”系列等。

1956年進紫砂工藝廠隨吳雲根學藝,1958年轉師朱可心門下任徒工班班長、技術員,隨師二十餘年,曾任成型車間技術總輔導。

1993年在廠研究所從事產品創新和設計,1982年《綠嘴葫蘆壺》獲全國陶瓷評比評委特別獎,代表作品有《東坡提梁壺》、《特大梅樁壺》等。

其紫砂藝術風格豪放、大氣磅礴、個性鮮明、技藝精湛,被江蘇省輕工廳嘉獎“對紫砂有突出貢獻”堪稱現代紫砂花貨藝術的傑出代表。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宜興一廠_范洪泉制石羽刻漢瓦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廠,是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簡稱,又稱宜興一廠,創始於1955年。最早時期紫砂壺由一人製作完成,商品化後為加快、簡化製作流程,通常都是由師傅帶領一批學徒製作。大量產製紫砂壺,這些紫砂壺即稱為商品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宜興一廠_手工海棠式紫砂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