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10 Sat 2018 10:26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 Feb 08 Thu 2018 10:00
墨緣齋意堂製薄胎朱泥壺
文引 2008年03月08日by,David-Chen.
「墨緣齋意堂」係清道光(西元1821~1850)年間開設之壺肆,專門搏製紫砂壺,慣於在壺底落陰款識「墨緣齋製」四方型印款;「昌記」亦為清道光年間成立之商號,以聘請製壺工手專門生產朱泥小壺行銷而聞名於廣東、閩南沿海一帶,慣於在把下落款橢圓形陽字印「昌記」款,因所製朱泥小壺工細且胎薄,而聞名於當時,為富商名士所鍾愛。蓋清末民初間,潮、汕閩人講究以朱泥所製之水平小壺沖泡工夫茶。因朱泥小壺色澤豔紅,象徵吉祥喜氣討人喜愛,又因朱泥之可塑性高於紫砂,製成壺後可達於1mm以下之輕薄細緻壺體。容量約100毫升上下之朱泥小壺置於茶船中可與水面平衡而不翻覆,故以時稱水平壺。
朱泥小壺之所以盛行於當時,無非鬥茶風氣盛行之故,蓋古來「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得為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閣。」《清‧吳騫‧陽羨茗陶錄》。此款朱泥標準水平壺闊約10.2cm高約5.2cm,容量約90cc,把下落款「昌記」橢圓形陽字印款,底款「墨緣齋意堂製」長方形陽式印款,為清末時期作品。製壺泥料選用與手法工整,係當時量產之細貨,可謂後世宜興朱泥標準水平壺之首見,乃墨緣齋意堂為迎合時風:「賤大如敝屣,愛小似妻妾,亦時好之變耳。」屠隆《考槃餘事》曰:『凡瓶要小者,易候湯。』馮可賓《茶箋》曰:『壺以小為貴。』《茗壺系》曰:『壺宜小不宜大。』《清‧奧玄寶‧茗壺圖錄》,而委由昌記生產銷售之代表作,與一般朱泥壺慣於僭用孟臣、逸公、思亭等銘款者有別,這是因為清末紫砂壺製作盛行以自設行號生產並註冊為商標的緣故。西元1932年(民國21年)顧景舟時年十七歲,始從祖母學習製作紫砂壺,並為自己之書房取名為「墨緣齋」〈另一說是稱墨緣堂〉,二十餘歲初出道時,並自刻篆印用「墨緣齋製」;「墨緣齋意堂製」,把下款「景記」等款識於所製作之紫砂壺與朱泥壺等作品,不久後隨即改用「曼希陶藝」印款,但亦為「墨緣齋製」與「墨緣齋意堂製」印款留下令後人百思不解之迷題。
- Feb 06 Tue 2018 11:32
宜興一廠_張紅華款紅泥水桶壺
- Feb 05 Mon 2018 10:28
當代紫砂壺_路朔良製朱泥開光扁壺
- Jan 12 Fri 2018 10:07
宜興一廠_張紅華款 本山綠泥竹筒壺
- Jan 09 Tue 2018 11:19
荊溪謝製_洪順款葫蘆竹壺
在早期壶系統中, 有一特殊代表性的印款——荊溪姓制,其年代在 70'末 80"初之间,.约1977 - 1985 前后。
丁洪順,高級工藝美術師,無錫市科協自然科學專門學會會員,無錫市青年聯合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市紫砂工藝廠研究所一九五五年生於江蘇宜興,七三年進紫砂工藝廠,從藝至今三十餘載。師承高洪英,束鳳英,許成權,後拜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為師,八五年進南京藝術學院進修,八九年結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先後。與南藝教授潘春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美術大師韓美林合作,代表作“三羊同樂”,“五羊組壺”等曾被中央電視台,新華日報報導刊登。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級評比獎項。樸實無華的造型,深厚的藝術功力是其繼承恩師風範的一貫追求,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刻苦勤奮,千錘百煉,在潛心積累豐富藝術底蘊的過程中常有精道絕妙之作,廣受國內外壺藝愛好者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 Nov 17 Fri 2017 08:30
民國初 金鼎商標_松鶴小壺
瑤池春不老 壽域日開祥
金鼎商標——即民國時期吳德盛紫砂陶器行(亦稱公司或店),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 1916 年)所設。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堍。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 “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後期吳漢文亦以陽文楷書方章“松鶴軒”鈐於精製之壺。 “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鈐壺底,蓋把一般有製壺者小方章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在民國十四年( 1925 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吳漢文自己制的茗壺早期亦用“吳德盛”款。抗戰爆發後“吳德盛”倒閉,“吳德盛”及“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
- Nov 16 Thu 2017 08:56
民國初 金鼎商標_ 馮桂林制 瓜瓞綿綿壺
金鼎商標——即民國時期吳德盛紫砂陶器行(亦稱公司或店),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 1916 年)所設。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堍。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籇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籇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籇書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 “金鼎商標”印款中央以鼎為圖案,四角為陽文楷書“金鼎商標”,為“吳德盛”店號訂壺專用印款。後期吳漢文亦以陽文楷書方章“松鶴軒”鈐於精製之壺。 “吳德盛”、“金鼎商標”印款鈐壺底,蓋把一般有製壺者小方章印款,當時專門為吳德盛製作紫砂茗壺的有岩如、儲銀蘭、王熙臣、馮桂林等,專門為吳德盛銘刻的藝人有任淦庭,經常訂製坯件的有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汪寶根、吳雲根、王寅春等。在民國十四年( 1925 年),吳漢文又在上海開設“吳德盛”分號,主要銷售紫砂製品。吳漢文自己制的茗壺早期亦用“吳德盛”款。抗戰爆發後“吳德盛”倒閉,“吳德盛”及“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
- Nov 15 Wed 2017 10:01
當代民間藝人_錢彩鳳制1200cc大壺
- Nov 10 Fri 2017 10:26
金鼎商標_德根款蓮花壺
顧德根(1895——1960),民國制壺藝人。宜興丁蜀潛洛人。民國初期,砂壺仿古類作品較多,顧德根卻以紫砂花貨為主,有「竹節」、「竹鼓」、「竹段」等。其所制「樹癭」為壺身,流紐、把及口沿處以竹節裝飾,別具一格。壺底用窯戶老闆「藝古齋」印,蓋印用小章陽文篆書「德根」。上世紀二十年代,顧德根以制「牛蓋洋桶壺」、「六方壺」等為主。二十年代後期以仿「貢壺」朱泥小品為主,結合紫砂花貨的特點,有時在朱泥壺上用蛙、蟲為壺紐,較為有特點。三十年代之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到紫砂泥的配製上,主要供「宜興吳德盛陶器店」和「上海鐵畫軒陶器店」。1937年抗戰爆發後,窯廠落敗。1942年底顧德根轉行作「屠墩老闆」。1955年後,重操舊業,為「湯渡」、「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做訂貨坯。1960年遇上自然災害,顧德根於宜興川埠潛洛老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