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時內紫泥胎外粉紅泥漿.底款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業分公司.蓋墻刻雲南省普洱茶分公司.此芭樂壺.陳腐足.窑燒好.溫潤.形制古樸.經典耐看.乃傳統泡茶利器之年代階段為1978~1984,當年因文革後較為開放,各項經濟能力變好,尤其紅土水平壺更是大銷,宜興一廠因為紅泥開採與煉土不及,而中國人又特愛紅壺,於是想出來以紫砂為骨,外以紅泥調漿塗壺,或連內外均以紅漿塗之的(內外紅)取代之,前期紅泥漿較為暗紅,直至80年代中期(1984年左右),因紫砂加入其它原素而有多樣化之色土表現,加上紅土回歸製程,該階段性任務至此告終。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宜興紫砂一廠,起於1958年,止於1998年。這浩蕩的四十年所生產的紫砂壺商品數以百萬計,再折算天然、災害及人為損壞,打個五折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但人們對於紫砂壺的喜愛,可又豈此這個數字能滿足。80年代初期,因港商的加入流通, 紫砂開始火熱,雖迫於當時政治氛圍,可兩岸紫砂經第三地轉折仍是私通不斷,為了紫砂,中國本地以外的壺友藏家可謂是千方百計,當然,紫砂壺獲得不易,需求過於供給,利益所趨之下,「仿製」也成了必有的歷程。8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開放,更是加成了廠壺仿製的火焰。
1998年一廠改制至今已逾二十年,一廠仿壺的數量早已超過現存的真品數量,仿製的技術也因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大量流通下越來越到位,但真的永遠就是真的,假的永遠真不了,再如何仿製,還是一定有漏洞,必竟「時間」、「時代特徵」、「核心技藝」與「核心精神」是仿不了的,不僅在紫砂壺的仿製如此,在所有古物的仿製中,只要多方比對,仍有其脈絡可尋。

IMG_0021.JPG

IMG_0022.JPG

IMG_0025.JPG

IMG_0026.JPG

IMG_0027.JPG

IMG_0028.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昌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37年生,1955年進紫砂工藝廠,師從顧景舟58年來大師歷任:紫砂廠技術輔導,車間主任,技術科長,副廠長,總工藝美術師,鴻成公司總經理 ,昌華公司董事長,熟知紫砂工藝生產過程。1984年,與沈蘧華合作“九頭竹簡茶具”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成為當代紫砂首次在國際上榮獲大獎。2001年創作的《青玉四方》茶具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新作《母與子》方壺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華藝杯」銀獎,同年《一衡茶具》(九件)獲中國輕工團結會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一廠為官廠,起於1958年,止於1998。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宜興一廠壺主要為外銷,早年由香港轉銷台灣,標準壺最受台灣市場喜愛,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國寶,字玉屏,(18751926),著名紫砂店號“鐵畫軒”創辦人,紫砂陶藝人,藝名“玉道人“。

戴國寶出於光緒元年(1875),祖籍江蘇句容郭莊鄉陽巷村。一九二三年,籌集資金,與人合股在宜興丁蜀創辦「鐵畫軒陶器廠」,聘製壺大家范大生、陳少亭、王寅春等為技師,生產紫砂壺、紫砂花盆以供出口。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到一九四三年抗日戰爭後期,鐵畫軒的第二代傳人戴相明再次來到宜興,聘顧景舟等人到上海仿製古代名人紫砂茶壺,由此,顧景舟認識了滬上大畫家吳湖帆、江寒汀等人,並與「八壺精舍」主人唐雲成為莫逆之交,他們在一起探討紫砂藝術,使得顧景舟的壺藝突飛猛進。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穩重大方、粗嘴、粗把、壺體雄健渾厚、圓潤大度、器形力度、精工細緻、韻味深厚、動感十足、氣勢不凡。

1943年何道洪生於陶藝鼎盛的宜興丁山鎮。自幼浸淫在座藝術之都中,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編織起他童年的藝術夢幻。

1958年,16歲的何道洪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習陶器製作,他先從著名紫砂藝人王寅春習藝,起初只抱著「人有一技之長,方可立身處世」的單純想法,同時也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勤奮不懈,並且追根究底的探索壺藝製作的奧秘。由於學不厭倦的認真態度,加上樸實淳厚的性格,博得王寅春特別的關照,盡傳其技。何道洪在王寅春細心的指導下,在方器、圓器、筋紋器等基本功上,紮下厚實的基礎。1965年底,轉拜素有「陳鳴遠第二」的裴石民為師,學習塑器和象真果蔬的製作技藝。何道洪秉承一貫謙虛誠摯的學習精神,深獲裴石民的賞識,將技藝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何道洪觀摩了裴石民林林總總的陶藝作品,個個形象鮮明,件件栩栩如生,著實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俗語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何道洪除了師承王老、裴老二人之菁華外,自已更不斷地求新求變。孔子曾言:「不憤、不啟、不怍、不發,舉一際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學習是互動的,何道洪兢兢業業努力態度,使二老不吝於賜教,就在老師教不厭,學生學不倦的互相激揚下,使何道洪在陶藝技術上有長定的進步,尊定日後成功的基石。此時期的代表作有《十六竹壺》、《魚化龍壺》及《九件套梅椿茶具》、《五件套鼎梅茶具》、後二者更被選為國禮,送給日本道相。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不詳


IMG_0013.JPG

IMG_0015.JPG

IMG_0016.JPG

IMG_0018.JPG

IMG_0020.JPG

IMG_002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斐,字伯章江蘇宜興人,號師蠡閣 (18651931),晚清舉人,著名教育家、書法家,嗜好品茶賞壺,常以“師蠡閣”名號訂製紫砂茗壺和各式雜件,訂制器均是有文人氣息的精品。1911年任學監,19134月任常州中學校長,1925年到上海擔任光華大學國史系主任,著有《中樂尋源》一書,是著名的教育家與崑曲推廣家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建軍,字逸人,平生尤愛蘭竹,鍾情古典,身性清古,1992年有緣於紫砂,從此痴迷,更有幸師從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學習陶刻和制壺。在陶瓷藝術領域中,涉及範圍較廣,擅長陶刻裝飾,對金石篆刻。書法。繪畫。造型設計都均有深入研究,最喜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橋書風。力求唐碑漢瓦神韻,陶刻用刀多變,輕重虛實。意到器隧,橫直不拘。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技藝製造歷史中,有兩個同姓同名的紫砂壺製造大師,他們的名字叫葛明祥:一個是清代乾隆和嘉慶年間人,擅長紫砂均陶製造,當時的葛明祥所造的紫砂均陶器皿被人們稱為“葛窯”視為名貴器皿銷往國外,輝煌一時譽響全球。現代人葛明祥,生於1955年,30歲後才進入紫砂陶藝領域,將精力用在紫砂技藝探索和研究上,所製造的紫砂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質地,優雅的工藝為世人注目。葛明祥在台灣豎起了自己的紫砂壺品牌“祥陶”,由於葛明祥的紫砂壺首先以藝術的品質為重,“祥陶”品牌轟動寶島。葛明祥製造的紫砂壺主要是以“色澤”突出,葛明祥非常喜歡朱泥,尋遍了所有礦區,將幾十種礦源材料進行無數次試配,最終成功。葛明祥所制的朱泥壺顏色美麗而不艷,葛明祥制的朱泥紫砂壺時間愈長色澤就越來越美,經過長期使用,會顯得更加光潔柔潤,古樸深沉,讓人愛不釋手。人們將葛明祥的紫砂藝術稱為“祥陶藝術”是中國現代紫砂藝術冉起的一顆耀炫明星。正當葛明祥大師繼續深入對紫砂藝術研究探討之時,大師卻英年早逝。本來就為數不多的葛明祥大師所制紫砂壺作品,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了。

 

 

IMG_0058.JPG IMG_0059.JPG

IMG_0060.JPG IMG_0061.JPG IMG_0065.JPG IMG_0068.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