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19 Fri 2017 10:15
當代紫砂_陶麗清 潘壺
- May 13 Sat 2017 10:51
當代黃泥_姚麗雲制肉扁壺
- May 13 Sat 2017 10:44
當代紫砂_趙敏制肉扁壺
- May 12 Fri 2017 10:52
宜興一廠_手工紫砂紅泥對壺
- May 11 Thu 2017 09:39
當代紫砂_盧維美制紫砂 龍頭壺
- May 11 Thu 2017 09:37
當代段泥_盧維美制段泥 靈芝供春壺
- May 10 Wed 2017 14:27
清德堂朱泥_仿古壺
- May 10 Wed 2017 14:25
清德堂朱泥_神燈壺
- May 09 Tue 2017 10:54
孟臣款朱泥壺_山中一古人
孟臣壺代代都有仿品,因此鑒別上很難斷代,但仍可從以下一些細節特徵上去鑒別:
1、製工,孟臣壺“渾樸工致兼而有之”,不可能太精工。製壺史上在明末清初這個階段,壺內底面均不甚精細,因為清初壺內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嘉、道以後壺內才以竹、刀修刮。
2、造型上,把圈的位置略高,有向上提的感覺。
朱泥壺蓋內有“水準”字樣,最早到道光十三年。
3、明末清初的小壺蓋唇不長,一直要到道光開始蓋唇才有長唇。
4、壺的流嘴,不論長或短,均剛直勁拔。
5、晚明時期壺的容量很少有低於140毫升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抵是清代中葉以後的作品。
6、朱泥壺在雍正、乾隆時,曾有部分作品以化妝土做表皮,以至表裡顏色略有不同。
7、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是孟臣壺突出的風格特徵。
8、銘刻的書法秀娟,不離唐賢風格。“孟臣壺”傳器款識有書“文杏館孟臣製”、“荊溪惠孟臣製”等。有的前面標有製作年份或絕句,如“大明天啟丁卯孟臣製”等,字體多為楷書,也有行書體,筆勢靈動,具書法韻味,用竹刀刻劃,後期作品並用鈐印。
- May 09 Tue 2017 10:53
孟臣款朱泥壺_大明天啟丁卯年(1627年)
孟臣壺代代都有仿品,因此鑒別上很難斷代,但仍可從以下一些細節特徵上去鑒別:
1、製工,孟臣壺“渾樸工致兼而有之”,不可能太精工。製壺史上在明末清初這個階段,壺內底面均不甚精細,因為清初壺內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嘉、道以後壺內才以竹、刀修刮。
2、造型上,把圈的位置略高,有向上提的感覺。
朱泥壺蓋內有“水準”字樣,最早到道光十三年。
3、明末清初的小壺蓋唇不長,一直要到道光開始蓋唇才有長唇。
4、壺的流嘴,不論長或短,均剛直勁拔。
5、晚明時期壺的容量很少有低於140毫升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抵是清代中葉以後的作品。
6、朱泥壺在雍正、乾隆時,曾有部分作品以化妝土做表皮,以至表裡顏色略有不同。
7、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是孟臣壺突出的風格特徵。
8、銘刻的書法秀娟,不離唐賢風格。“孟臣壺”傳器款識有書“文杏館孟臣製”、“荊溪惠孟臣製”等。有的前面標有製作年份或絕句,如“大明天啟丁卯孟臣製”等,字體多為楷書,也有行書體,筆勢靈動,具書法韻味,用竹刀刻劃,後期作品並用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