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興紫砂壺 (2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惠孟臣,荊溪人,壺藝名家。生卒年不詳,大約在明代天啟到清代康熙年間,歷史多稱“孟臣”

荊溪惠孟臣,是宜興一廠早期壺中,名聲最響的作品。玩早期壺的玩家,莫不夢想擁有一把「荊溪惠孟臣製」紫砂壺。荊溪惠孟臣外,還有荊溪南孟臣、宜興惠孟臣,都是同系列的名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71982年文革後,福建茶葉公司為提高國營業務,遂向「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大量訂製落底款「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繁體22字的水平壺,泥料是「紅泥」和「清水泥」,容量是以十杯壺為主或稱八杯。蓋款銀鳳、巧英、梅雲、志琴、無款五種,壺身二行清地刻行楷書,第一行「請飲」,第二行「中國烏龍茶」。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英語: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又稱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Canton Fair),舊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是中國大陸目前規模最大、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有「中國第一展」之美譽,也被譽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每年分春、秋兩屆在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琶洲展館)舉辦。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晚綠野秀  於古陽羨銘  石羽刻

汪寅仙(1943--2018228)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前後隨紫砂高手吳雲根、朱可心、裴石民、蔣蓉學藝,從藝30多年。創作了一百多套高檔紫砂作品,為人樸實真誠,勤奮好學,人品、藝品皆優。作品講求內涵、神韻和創意。製作嚴謹,工藝精湛,技術全面,光器、花器都能,尤精花貨,為當代陶藝大家之一。多見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單位收藏。有的被選作國家禮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一廠為官廠,起於1958年,止於1998。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宜興一廠壺主要為外銷,早年由香港轉銷台灣,標準壺最受台灣市場喜愛,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穩重大方、粗嘴、粗把、壺體雄健渾厚、圓潤大度、器形力度、精工細緻、韻味深厚、動感十足、氣勢不凡。

1943年何道洪生於陶藝鼎盛的宜興丁山鎮。自幼浸淫在座藝術之都中,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編織起他童年的藝術夢幻。

1958年,16歲的何道洪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習陶器製作,他先從著名紫砂藝人王寅春習藝,起初只抱著「人有一技之長,方可立身處世」的單純想法,同時也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勤奮不懈,並且追根究底的探索壺藝製作的奧秘。由於學不厭倦的認真態度,加上樸實淳厚的性格,博得王寅春特別的關照,盡傳其技。何道洪在王寅春細心的指導下,在方器、圓器、筋紋器等基本功上,紮下厚實的基礎。1965年底,轉拜素有「陳鳴遠第二」的裴石民為師,學習塑器和象真果蔬的製作技藝。何道洪秉承一貫謙虛誠摯的學習精神,深獲裴石民的賞識,將技藝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何道洪觀摩了裴石民林林總總的陶藝作品,個個形象鮮明,件件栩栩如生,著實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俗語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何道洪除了師承王老、裴老二人之菁華外,自已更不斷地求新求變。孔子曾言:「不憤、不啟、不怍、不發,舉一際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學習是互動的,何道洪兢兢業業努力態度,使二老不吝於賜教,就在老師教不厭,學生學不倦的互相激揚下,使何道洪在陶藝技術上有長定的進步,尊定日後成功的基石。此時期的代表作有《十六竹壺》、《魚化龍壺》及《九件套梅椿茶具》、《五件套鼎梅茶具》、後二者更被選為國禮,送給日本道相。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當代紫砂壺_何道洪制刻仿古鳥蟲篆如意延年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建軍,字逸人,平生尤愛蘭竹,鍾情古典,身性清古,1992年有緣於紫砂,從此痴迷,更有幸師從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學習陶刻和制壺。在陶瓷藝術領域中,涉及範圍較廣,擅長陶刻裝飾,對金石篆刻。書法。繪畫。造型設計都均有深入研究,最喜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橋書風。力求唐碑漢瓦神韻,陶刻用刀多變,輕重虛實。意到器隧,橫直不拘。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紅華1944年生於宜興陶業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1958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王寅春先生,開始步入紫砂藝術殿堂,在其門下專業系統學習紫砂成型製作手法,埋頭苦練基本功,刻苦鑽研紫砂傳統操作技法,為日後技藝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十年代初,正式拜當代壺藝泰斗顧景舟為師,專攻全手工傳統製作技法。經大師悉心指導,面名耳提,猶魚得水、如沐春風。包括從泥料選礦、手工練泥、空手貨全手工成型、壺體的造型設計、工藝裝飾,到作品燒成及火候氣氛的掌握等一系列顧派獨門工藝流程,深得真傳,熟諳精要。 

1.JPG

1-1.JPG

2.JPG

2-1.JPG

3.JPG

3-1.JPG

4.JPG

4-1.JPG

5.JPG

6.JPG

6-1.JPG

7.JPG

7-1.JPG

8.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桂珍,是一位傑出的女紫砂工藝大師,1943年生於宜興丁蜀鎮,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早期拜師王寅春和顧景舟先生,刻苦鑽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退休後定居北京。40餘年的創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藝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這些榮譽也奠定了周桂珍紫砂壺的價格,也奠定了周桂珍在紫砂壺界的地位。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026.JPG

IMG_0028.JPG

IMG_0029.JPG

IMG_0030.JPG

IMG_0031.JPG

IMG_0033.JPG

IMG_003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燒石昆 碾金褿    旭初

據文獻所記載,堂名款如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澹寧齋彩秀堂制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另外如景慎堂養和堂彩華堂寧靜齋寧晉齋寧遠齋百一齋詠梅閣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製作精美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清乾隆時期_旭華堂款旭初制紫砂小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早期壶系統中, 有一特殊代表性的印款——荊溪姓制,其年代在 70' 80"初之间,.1977 - 1985 前后。

丁洪順,高級工藝美術師,無錫市科協自然科學專門學會會員,無錫市青年聯合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市紫砂工藝廠研究所一九五五年生於江蘇宜興,七三年進紫砂工藝廠,從藝至今三十餘載。師承高洪英,束鳳英,許成權,後拜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為師,八五年進南京藝術學院進修,八九年結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先後。與南藝教授潘春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美術大師韓美林合作,代表作“三羊同樂”,“五羊組壺”等曾被中央電視台,新華日報報導刊登。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級評比獎項。樸實無華的造型,深厚的藝術功力是其繼承恩師風範的一貫追求,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刻苦勤奮,千錘百煉,在潛心積累豐富藝術底蘊的過程中常有精道絕妙之作,廣受國內外壺藝愛好者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IMG_0048.JPG

IMG_0049.JPG

IMG_0052.JPG

IMG_0053.JPG

IMG_0055.JPG

IMG_0060.JPG

IMG_0063.JPG

IMG_0064.JPG

IMG_0067.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德根1895——1960),民國制壺藝人。宜興丁蜀潛洛人。民國初期,砂壺仿古類作品較多,顧德根卻以紫砂花貨為主,有「竹節」、「竹鼓」、「竹段」等。其所制「樹癭」為壺身,流紐、把及口沿處以竹節裝飾,別具一格。壺底用窯戶老闆「藝古齋」印,蓋印用小章陽文篆書「德根」。上世紀二十年代,顧德根以制「牛蓋洋桶壺」、「六方壺」等為主。二十年代後期以仿「貢壺」朱泥小品為主,結合紫砂花貨的特點,有時在朱泥壺上用蛙、蟲為壺紐,較為有特點。三十年代之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到紫砂泥的配製上,主要供「宜興吳德盛陶器店」和「上海鐵畫軒陶器店」。1937年抗戰爆發後,窯廠落敗。1942年底顧德根轉行作「屠墩老闆」。1955年後,重操舊業,為「湯渡」、「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做訂貨坯。1960年遇上自然災害,顧德根於宜興川埠潛洛老家去世。

IMG_0068.JPG

IMG_0070.JPG

IMG_0072.JPG

IMG_0073.JPG

IMG_0079.JPG

IMG_0082.JPG

IMG_008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宜興紫砂一廠,起於1958年,止於1998年。這浩蕩的四十年所生產的紫砂壺商品數以百萬計,再折算天然、災害及人為損壞,打個五折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但人們對於紫砂壺的喜愛,可又豈此這個數字能滿足。80年代初期,因港商的加入流通, 紫砂開始火熱,雖迫於當時政治氛圍,可兩岸紫砂經第三地轉折仍是私通不斷,為了紫砂,中國本地以外的壺友藏家可謂是千方百計,當然,紫砂壺獲得不易,需求過於供給,利益所趨之下,「仿製」也成了必有的歷程。8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開放,更是加成了廠壺仿製的火焰。
1998年一廠改制至今已逾二十年,一廠仿壺的數量早已超過現存的真品數量,仿製的技術也因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大量流通下越來越到位,但真的永遠就是真的,假的永遠真不了,再如何仿製,還是一定有漏洞,必竟「時間」、「時代特徵」、「核心技藝」與「核心精神」是仿不了的,不僅在紫砂壺的仿製如此,在所有古物的仿製中,只要多方比對,仍有其脈絡可尋。

IMG_0027.JPG

IMG_0032.JPG

IMG_0035.JPG

IMG_0039.JPG

IMG_0044.JPG

IMG_0048.JPG

IMG_0053.JPG

IMG_0056.JPG

IMG_0058.JPG

IMG_0061.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雲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 1892年生於宜興和橋,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 14歲拜汪升義(汪生義)為師學習制壺技藝,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 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廠任技師、1929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1931年受聘於江蘇省立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技師、1954年進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 195511月開始為紫砂廠招收第一批學員傳授紫砂製作技藝、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技術輔導員” ,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為當今紫砂藝術界培養出瞭如高海庚、汪寅仙、呂堯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極有影響的紫砂藝術大師和名家。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銀鳳助理工藝美術師,早年紫砂一廠知名制壺高手,妹妹金錦鳳也是一廠知名制壺高手、女兒高文萍1969年生,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大專學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IMG_0073.JPG IMG_0075.JPG IMG_0076.JPG IMG_0078.JPG IMG_0081.JPG IMG_0086.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儲集泉,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學家協會會員。現於中國紫砂陶藝術博物館儲集泉工作室從事紫砂陶藝術品創作。儲集泉 男 ,出生於江蘇宜興名人望族,先祖儲南強為宜興政治、經濟、教學、文化界著名人士。 1971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承高麗君、范洪泉二位花貨名師,期間曾得花貨大師朱可心青睞指點,並自習書畫,在繼承傳統中得益於書畫文字的修煉,以創作設計見長,作品以語言為主線,追求形式與內涵的美。先後於1983年、1985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紫砂造型製圖班”、“公司業務技術培訓班”學習,於1989年結業於中央工藝美院“陶瓷造型專業班”。現於中國紫砂陶藝術博物館儲集泉工作室從事紫砂陶藝術品創作。儲集泉擅長紫砂花貨雕器,堆雕嵌貼,得心應手。造型靈秀,生動活潑,富有時代精神,創作精力旺盛不衰。 1997年起,儲集泉在傳統花貨技藝基礎上借鑒泥繪、嵌泥、浮雕、貼塑等技藝手法兼容並蓄,不斷探索,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融詩、畫,融藝於一體,面目一新的紫砂花貨繪雕裝飾新風格。這種個性鮮明的創新舉措,得到業界認同,並為藏界所注目。IMG_0038.JPG IMG_0043.JPG IMG_0045.JPG IMG_0046.JPG IMG_0050.JPG IMG_0052.JPG IMG_0054.JPG IMG_0056.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記的創始人為~程壽福(是程壽珍的兄弟);生於清代道光末年,其原籍為浙江杭州,七歲時跟隨祖輩至丁山,在上袁村定居,是孟臣後裔的義子;在當時是製作朱泥小壺的高手,工巧技精有獨到之處,所生產的茶壺大多銷往南洋一帶,其作品的底款印章為「荊溪惠孟臣製」,把下落章「福記」二字。

 

 第二代為~程金茂,繼承程壽福之父業。

 

第三代為程壽福之孫~程真慶,生於1907年,少年時跟隨祖父程壽福學製朱泥小壺,年輕時幫「吳德盛」家製壺,程真慶在其27歲時,由王寅春作媒,與蜀山南街周家之女~周鳳娣結婚(招親),生有一女一子,女兒為周志華,兒子為周志宣,都是紫砂一廠之職工,並都從事紫砂創作,也可說是「福記」的第四代傳人吧!

IMG_0021.JPG IMG_0024.JPG IMG_0025.JPG IMG_0028.JPG IMG_0032.JPG IMG_0036.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陶中,1957年生於宜興,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19766月進紫砂工藝廠隨李碧芳學習,1978年進入紫砂研究所,師眾沈蘧華,並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貼身指點,從事紫砂陶創作,技術全面,製作精良,不斷探索紫砂之精華,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來達到其藝術效果。IMG_0060.JPG IMG_0063.JPG IMG_0066.JPG IMG_0068.JPG IMG_0070.JPG IMG_0072.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事可為知己喻  清修豈與世人言  跂陶刻

馮桂林(19021946),宜興周鐵鎮人,1918年遷居宜興蜀山北廠。紫砂著名藝人。擅長松竹梅題材及模擬自然塑器。其製品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高或矮,或規則或不規則,皆精緻細膩,深沉肅穆,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馮桂林一生創制紫砂花貨精品甚多,僅新品種類就達二百餘種,以手法新穎、風格獨特、構思奇妙著稱於世,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藝師之一。 馮桂林雖為紫砂藝坊的名工巧匠,但一世清貧,所用壺款,底部為店號,如“金鼎商標”為宜興吳德盛款,“立信”為宜興潛洛許立生款,壺蓋上方用自款“桂林”小方章。
此件紫泥竹鼓壺,造型飽滿有力。彎流、橋樑鈕、圈把均塑以竹節造型,取道自然,渾然一體。壺蓋飾以竹葉,俊秀飄逸,大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氣傲骨。壺身鐫刻:“樂事可為知己喻、清修豈與世人言 跂陶刻。”以漢洗之金文入砂器,得古風、意吉祥。另一面壺身刻竹以相配。馮桂林擅制花貨精品,尤其是仿擬自然的松、竹、梅題材,給觀者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IMG_0002.JPG IMG_0003.JPG IMG_0005.JPG IMG_0007.JPG IMG_0012.JPG IMG_0014.JPG IMG_0016.JPG IMG_0017.JPG IMG_0019.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