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興紫砂壺 (2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陳子畦   

明朝天啟--清康熙間( 1625—1690)人,

崇禎年間人,以善仿徐友泉最佳,工壺杯瓶盒諸物,擅作蟲蛀殘葉,以「小壺精妙」而著名。有貼玉籃樹段壺、南瓜壺,並有水洗、水滴、殘荷湖蟹、瑞獸等傳世,明末清初的紫砂制壺名家。作品多紫泥,胎薄而工,頗精緻。書法有晉唐之風。明、清以來,宜興陶都出了許多陳姓陶藝家——陳用卿、陳信卿、陳仲美、陳子畦等,他們中有的姓名僅一字之差,令人猜測是否有親戚關係,但由於他們的族譜、家譜尚待查考,「世系表」也就一時無著落,所以很難明了內中的傳承關係。倒是陳子畦與陳鳴遠,因為《陽羨名陶錄》引用康熙《宜興縣誌》的話:「陳子畦仿徐最佳,為時所珍,或雲即鳴遠父。」從而隱約知道陳鳴遠可能是陳子畦之子。

 此壺材質為紫泥鋪砂,壺色赭紅,砂粒大而金黃,俗稱“桂花砂IMG_0017.JPG IMG_0018.JPG IMG_0020.JPG IMG_0021.JPG IMG_0022.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510,前墅,蜀山的砂貨行業和蜀山南街的紫砂工廠,合併建成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並開始恢復生產出口產品,由紫砂藝人顧景洲,朱可心,王寅春,吳雲根指導,傳授紫砂技藝

 顧景舟(19151018-199663)原名景洲,早年曾用藝名“曼唏、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瘦萍”晚年愛用“壺叟、老萍”。少年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 18歲時,遂承祖業,隨祖母邵氏習陶從藝,並博覽古今紫砂製陶名著,吸取前人精華,練就一手紮實的製壺技藝。

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曾自創堂號為自怡軒。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IMG_0017.JPG IMG_0018.JPG IMG_0020.JPG IMG_0028.JPG IMG_0031.JPG IMG_0034.JPG IMG_0041.JPG IMG_0048.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夾谷亭長、胥溪漁隱、恭壽、曼生、曼龔、種榆仙客、種榆道人和翼庵,清錢塘人。(生於乾隆期間,卒於道光時期),以文學、繪畫、篆刻聞名於江浙,是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

陳曼生嘉慶六年(1801)拔貢,官至淮安同知。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任溧陽知縣。

[ 阿曼陀室 ] 款的紫砂壺是清代嘉慶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與書畫家陳曼生(1768-1822)合作制作的紫砂壺。一般由陳曼生設計壺樣,彭年鳳年依樣成型,再由曼生在壺上題字刻銘,世稱曼生壺所合作的作品,底款多印有阿曼陀室IMG_0002.JPG IMG_0005.JPG IMG_0008.JPG IMG_0011.JPG IMG_00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