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興紫砂壺 (2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宜興一廠為官廠,在1955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一廠在1977年到1982年,出產的壺會標上綠色標籤,上面印有「MADE IN CHINA」,因此被稱為綠標標準壺。這也是這時期一廠標準壺最大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底款「荊溪惠孟臣製」、「中國宜興」,蓋款姓名、數字等不同的組合。

一廠壺主要為外銷,早年由香港轉銷台灣,標準壺最受台灣市場喜愛,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標準壺保溫方便、好看、好用,最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因此成為泡茶必備工具。IMG_0074.JPG IMG_0079.JPG IMG_0081.JPG IMG_0089.JPG IMG_0092.JPG IMG_0095.JPG IMG_0101.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盧維美,助理工藝師,生於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得家傳熏陶,其製作作風嚴謹,工藝細緻,作品古樸大方,造型新穎,善於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作品被海外博物館收藏,並在國內同行業評比中多次獲獎IMG_0119.JPG IMG_0120.JPG IMG_0122.JPG IMG_0124.JPG IMG_0131.JPG IMG_0134.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盧維美,助理工藝師,生於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得家傳熏陶,其製作作風嚴謹,工藝細緻,作品古樸大方,造型新穎,善於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作品被海外博物館收藏,並在國內同行業評比中多次獲獎IMG_0137.JPG IMG_0138.JPG IMG_0139.JPG IMG_0140.JPG IMG_0145.JPG IMG_0146.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十三年(1924年),因受江浙齊盧之戰的影響,陶工疏散,紫砂產量急劇下降。民國十四年(1925年)初戰火又起,至下半年逐漸平息。至年底,趙松亭籌集資金重建龍窯,定名為復興窯,專門燒制朱泥水平壺貢壺,早期為刻款,壺底刻貢局、貢壺二字,後用底款印章為無邊框印款,或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在壺蓋沿子口用刀款楷書橫寫貢局,或用花邊框中為陽文楷書上下單行貢局,或為蓋款陰文楷書貢局。壺表面或磨砂拋光,或不作處理,或用包金片包口沿、蓋沿、壺腳等處。至三十年代後才止。貢局款當時除趙松亭外其他制壺人和店號均有使用,如福記、昌記等。

IMG_0002.JPG IMG_0003.JPG IMG_0004.JPG IMG_0006.JPG IMG_0009.JPG IMG_0010.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順英(女),字小順,19447月生於江蘇宜興,宜興紫砂工藝廠老技師,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自強,江蘇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均等為同期紫砂工藝班學員。

 

 IMG_0011.JPG IMG_0012.JPG IMG_0013.JPG IMG_0014.JPG IMG_0015.JPG IMG_0017.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倪順生,男,1938年生於江蘇宜興紫砂陶藝世家,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其母邵寶琴為清代名人俞國良之養女,並親授紫砂技藝以“錫山俞傳”壺藝聞名暇邇。 

其幼時,耳濡目睹製陶工藝,於1955年隨父母進人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成為第一批紫砂藝徒,隨名大師朱可心習藝,勤摹多練,掌握了紫砂手工製作紮實功底,長年致力於創立具自己獨特風格的花塑器茗壺,成果斐然。 

1958
年藝成帶徒施藝,其後長期在宜興紫砂工藝研究所,從事紫砂茗壺創作設計工作。作品以大自然的松柏、梅、桃等樹枝花果塑造壺形、點綴以小昆蟲為裝飾,情趣盎然,其題材鮮明,為藏家喜聞樂見而珍愛。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工藝美術展覽活動,有茗壺、有茶具、有案頭用具及各式陳設擺件壁設。

IMG_0001.JPG IMG_0004.JPG IMG_0005.JPG IMG_0006.JPG IMG_0008.JPG IMG_0009.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2年2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建立,由裴石民、吳雲根、朱可心、施福生、範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組建紫砂工廠隸屬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 使用[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印款為楷書圖章,[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字款自右向左鐫刻,不同於現今自左向右,上為[宜興]字款、中為[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字款、下為[出品]字款。該印款除加入紫砂工廠從業人員使用,凡向民間定壺,供柸者亦使用此印款。印款沿用至[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成立半年之後1954年底止IMG_0057.JPG IMG_0059.JPG IMG_0060.JPG IMG_0061.JPG IMG_0062.JPG IMG_0066.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星泥的鐵礦含量特別多,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深茄紫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許雲工藝美術師,優秀青年陶藝家,1978年生於著名陶都¬——宜興,自幼就對紫砂藝術情有獨鍾,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成長,耳濡目染,給今後的製壺之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先後有幸得到多位大師的指點,博採眾長,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作品線條流暢、造型新穎、傳統中有新意,實用中有美觀。深受廣大壺藝愛好者的親睞與收藏,是紫砂界一位頗具實力的巧匠。IMG_0044.JPG IMG_0046.JPG IMG_0047.JPG IMG_0048.JPG IMG_0050.JPG IMG_0052.JPG IMG_0054.JPG IMG_0055.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印、花印特定年代印款為清光緒七年至十六年( 1881-1890 )期間所用茶壺印款,此期間國內外興起紫砂收藏熱,於是仿古之風開始盛行。

IMG_0003.JPG IMG_0004.JPG IMG_0006.JPG IMG_0013.JPG IMG_0015.JPG IMG_0017.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革壶指宜兴紫砂工艺厂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的紫砂壶。特别是1966-1971年,
是文化大革命的前期,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对工艺美术生产都产生了特殊的冲击,故形成极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在紫砂壶发展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显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文革壶1972年为界限,有前后两种不同的面貌特征。由于文革壶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产的普通商品壶,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风云变幻,历时十年的文革壶也呈现出多种风貌,一般以1972年为界限,先后出现两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1971年,时代的主旋律是破旧立新,否定传统。宜兴紫砂工艺厂只生产普通商品壶,
铭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语录,诗词,刻画也只能是样板戏,红卫兵,工农兵形象,毛主席诗词意境画,由此构成了紫砂文革壶的早期特点。 
 1972
年以后,紫砂壶上便不再刻毛主席语录了,逐渐恢复了传统的装饰内容。IMG_0023.JPG IMG_0025.JPG IMG_0027.JPG IMG_0028.JPG IMG_0032.JPG IMG_0038.JPG IMG_0043.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大生(1875-1942),號承甫,字繩武,19歲師承紫砂名工範鼎甫學藝。其創作的新品端莊大方,素淨簡練,製作嚴密,深受人們的喜愛。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參加“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榮獲金質獎,從此“大生壺”名揚海外,並贏得“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的美譽。IMG_0002.JPG IMG_0004.JPG IMG_0005.JPG IMG_0008.JPG IMG_0016.JPG IMG_0017.JPG IMG_0018.JPG IMG_0020.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范月红:工艺美术师
范月红系已故紫砂大师范大生孙女,1949年生。16岁随母学习紫砂壶艺制作,1983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师从徐汉棠、吴同芬等学艺,求艺刻苦,作品线条流畅,圆润可掬,曾与苏州著名书画家、雕刻家崔护、赵凰云等合作,先后培养紫砂人才30余人,其壶深受客户的青睐,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壶艺展上得奖,同时被大型紫砂资料、书籍刊载。IMG_0021.JPG IMG_0022.JPG IMG_0026.JPG IMG_0028.JPG IMG_0031.JPG IMG_0033.JPG IMG_0040.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潘虔荣,潘氏作品并不多见,近代壶艺大师顾景舟对其评价甚佳。顾老考曰:虔荣,潘姓,字菊轩。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当地砂艺老辈颇为推重。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亦首提其名。另李景康、张虹《阳羡紫砂图考》也载有碧山壶馆及披云楼各藏一持同款紫砂大壶,细砂工精,底镌楷书岁在辛卯仲春,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十六字。顾老并在多方面考证后,具体推算认为,潘虔荣估计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并且至少在七十六岁时,尚能搏制佳器。IMG_0001.JPG IMG_0004.JPG IMG_0007.JPG IMG_0026.JPG IMG_0033.JPG IMG_0038.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国新,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协会会员、青年陶艺家。

潘国新 1966年出生于宜兴丁山陶艺世家,自幼受到紫砂文化熏陶,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开始紫砂茶壶的学习,受到各位老师的严格而又正规的训练,树立了较高的艺术素养。20048月被中国宜兴紫砂艺术馆聘为助理工艺师。2005年紫砂《竹经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后经良师益友、壶坛怪杰邹跃君的指点技艺飞进。2006年《心心相印》壶获手工制陶大赛优秀奖;《雨花石》茶具获现场手工制陶大赛参评作品二等奖;同年十一月获得了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无锡市人事局颁发的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IMG_0040.JPG IMG_0041.JPG IMG_0042.JPG IMG_0044.JPG IMG_0047.JPG IMG_0048.JPG IMG_0051.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寶珍:18881941,江蘇宜興人,師從清末民初紫砂名家俞國良(18741939)1915年經由宜興利用公司介紹,應邀至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工廠任技師,當時同行者有吳雲根、江案卿、楊阿時。30年代初期,李寶珍于家鄉招收藝徒,傳授製壺技藝,對貧家出身的藝徒十分照顧,凡跟他學藝滿師者,均贈予圖本、樣版、工具等、是位德藝俱佳的紫砂名家。

    2030年代是李寶珍製壺的全盛時期,在此期間曾接受多家公司商號定製壺胚,並與多位陶刻名手合作。李寶珍除了擅於製作其師俞國良的名作"傳爐壺",其所創作的葵仿鼓壺、柿子提梁壺......等,亦是新穎別緻,甚受時人喜愛。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紫砂行業一片蕭條,194011月,日軍佔領宜興地區,紫砂從業人員的生活更加困窘,1941223日,李寶珍在貧病交加中含恨而逝。IMG_0004.JPG IMG_0006.JPG IMG_0008.JPG IMG_0013.JPG IMG_0017.JPG IMG_0018.JPG IMG_0019.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亞平, 1940年生於江蘇宜興。 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業設計學會會員。 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 啟蒙老師為名藝人陳福淵, 1958年 拜顧景舟為師, 並擔任紫砂工藝廠技術輔導。 1980年, 他應河南省寶豐縣政府的邀請, 出任寶豐縣紫砂工藝廠廠長。 1989年任河南省平頂山市紫砂工藝廠廠 長。 1989年由顧景舟老師介紹, 到北京韓美林工作室與韓美林老師合作設計製作茗壺。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宜興一廠_ 吳亞平製紫砂六方井欄壺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益順1960年出生於宜興陶瓷世家,197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紫砂陶藝家、高級工藝師高麗君學藝。 1983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習深造。作品形成了花素相融、賞用皆美、風格獨特的壺藝流派。 2006年,《江南水鄉一景》五件組壺獲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金獎,作品《紫氣東來》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另外,多件作品參加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展評,獲金質獎。

在紫砂藝術探索中心,紫砂大師季益順把繪畫、浮雕與壺體有機結合,創作作品以[][][][]、和實用著稱於世,題材寓於詩意,造型優美,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近幾年多次榮獲首屆、二屆、三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銀獎,並多次在電視台、報刊雜誌中作專題介紹。

 紫砂大師季益順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紫砂行業協會壺藝專委會副主席,收藏鑑賞專委會副主任、副總工藝師,江蘇陶瓷行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市人大常委,江蘇省人大代表。 

IMG_0011.JPG IMG_0012.JPG IMG_0013.JPG IMG_0018.JPG IMG_0020.JPG IMG_0021.JPG IMG_0027.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一廠為官廠,在1955年成立。一廠負有外銷創匯責任,為了大量產製紫砂壺,將過往個人製作改為團體製作,由工匠帶領幾位學徒大量商品化製作紫砂壺。一廠在1977年到1982年,出產的壺會標上綠色標籤,上面印有「MADE IN CHINA」,因此被稱為綠標標準壺。這也是這時期一廠標準壺最大特色。除此之外,還有底款「荊溪惠孟臣製」、「中國宜興」,蓋款姓名、數字等不同的組合。

一廠壺主要為外銷,早年由香港轉銷台灣,標準壺最受台灣市場喜愛,其中「荊溪惠孟臣製」、「請飲中國烏龍茶」等壺更是受到喜愛,。標準壺保溫方便、好看、好用,最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因此成為泡茶必備工具。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紫砂壺,就是綠標標準壺,家裡、公司都會準備一組,這也讓台灣成為一廠綠標標準壺最大藏地。IMG_0001.JPG IMG_0003.JPG IMG_0005.JPG IMG_0007.JPG IMG_0011.JPG IMG_0015.JPG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鼎商标——即民国时期吴德盛紫砂陶器行(亦称公司或店),为吴汉文于民国五年( 1916 年)所设。店址选在宜兴县城蛟桥边堍。早期用印为吴德盛阳文籇书小方章,底盖并用。稍后用印为阳文籇书大方章吴德盛制。中期用印为大圆章阳文籇书为吴德盛制宜兴吴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后期,店主吴汉文创立吴德盛店号著名商标金鼎商标金鼎商标印款中央以鼎为图案,四角为阳文楷书金鼎商标,为吴德盛店号订壶专用印款。后期吴汉文亦以阳文楷书方章松鹤轩钤于精制之壶。吴德盛金鼎商标印款钤壶底,盖把一般有制壶者小方章印款,当时专门为吴德盛制作紫砂茗壶的有岩如、储银兰、王熙臣、冯桂林等,专门为吴德盛铭刻的艺人有任淦庭,经常订制坯件的有俞国良、程寿珍、朱可心、汪宝根、吴云根、王寅春等。在民国十四年( 1925 年),吴汉文又在上海开设吴德盛分号,主要销售紫砂制品。吴汉文自己制的茗壶早期亦用吴德盛款。抗战爆发后吴德盛倒闭,吴德盛金鼎商标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民國時期_ 金鼎商标紫砂三足如意壺  

文章標籤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德盛陶器行,為山東人吳漢文於民國五年(1916年)所設。店址選在宜興縣城蛟橋邊堍。早期用印為吳德盛陽文篆書小方章,底蓋並用。稍後用印為陽文篆書大方章吳德盛制。中期用印為大圓章陽文篆為吳德盛制、宜興吳德盛制。至二十年代後期,店主吳漢文創立吳德盛店號著名商標金鼎商標。自己制的茗早期亦用吴德盛款。抗战爆发后吴德盛倒闭,吴德盛金鼎商标印款沿用至 1939 年底。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民國時期_吳德盛製紫砂半月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