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河清論 竹坪

此壺泥色深紫堅致,形制大方。身筒若碗燈形,折肩高頸,壺口與蓋形成三圈環線,蓋面版線微盎斜傾,蓋以臥獅為鈕,獅兩前爪交疊抱球而臥,嬉笑憨厚可愛,臥獅捧繡球,球上刻有「福」字,尾巴似如意,俗稱“喜獅”,整個細節表現清晰老練,為獅球壺中的精品。圓直流、嘴向上伸展,耳形把、重心向下,隨性而自若。壺身刻有「禪河清論」竹坪,增添了文化內涵。

《竹坪》清中晚期宜興陶刻高手,生卒待考,常見署款於邵友蘭、申錫等名家傳器,亦有可能是當時某位制壺高手的陶刻藝名。北京故宮藏有“竹坪”刻飾的“宜興窯詩句筒式壺”,可供參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的美有多種。抽像地講,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是紫砂泰斗顧景舟的總結。鑑賞紫砂壺要“通理得趣”,紫砂大家徐秀棠如是說。實用的功能美,多變的造型美,獨特的材質美、精湛的工藝美、高雅的品位美——紫砂大家李昌鴻這樣認為。形、神、氣、力、勢、韻”六個方面達到完美統一,讓製壺者的氣質、神韻在作品中得到體現,紫砂大家何道洪如此表達。他們在說一把把壺的妙處,也在說世間君子之美,君子之徳。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持平,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1945年生。景舟入室弟子、著名陶藝家、紫砂學者、紫砂鑑定專家。

潘持平1958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習花盆製作,授業師傅先後為徐盤大(“紫砂七老”吳雲根之妻)、陳福淵(承前啟後的一代花盆宗師) 20世紀70年代以花盆揚名上海,作品尤受日本園藝家重視。後受廠內特別培養,專攻方壺。所製方壺極為突出,仿製前人作品十分精到,時常加入己意,平易中見新奇,聲名遠播,日本客商指名要「阿平」印款盆,小盆、微形盆在上海盆栽界被爭相收藏。

1980年,潘持平跟隨壺藝泰斗顧景舟學習紫砂壺製作,專攻方壺。潘持平認為顧景舟的偉大就在於他能把紫砂壺藝的基本原理原原本本的剖析開來講述給弟子聽。即使是一個小細節,顧景舟都能為學生仔細分析出“為何要這樣做”這種基於藝術基本原理的教授法,是紫砂歷史上、甚至民間工藝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顧景舟身為一代宗師這種毫無保留、鉅細靡遺的授徒法,使潘持平在幾年時間中獲得了數百年來紫砂前輩們創造出的巨量知識,也奠定了他日後成為知名鑑定家的基礎。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邵元祥為清初宜興制壺藝人,生卒年不詳。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元祥制壺堅結,式度近亨裕、亨祥,而精細不逮。披雲樓藏中壺一柄,底鈐‘邵元祥制’篆文方印。朋輩家多有藏器,印章相同,而形式不一,制工則如出一手也。”宜陶常見“邵××制”每多佳器,乃稱“邵家壺”。 《砂壺考》:“嘗見紫砂大壺二柄,俱作扁花籃形,底有‘邵蓋監製’陽文篆章,字法與邵亨裕、亨祥章相類,足證諸邵同屬一家,故世有‘邵家壺’之稱。”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足一生得自在 靜觀萬類無人為 昌碩書

黃玉麟,生於清末(1842-1914),繼邵大亨之後又一重要的製壺大家,他所製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不失古意,靈妙天然。有說他,每制一壺,必精心構選,積日月而成,非其重價弗予,雖屢空而不改其度。其傳記載入《宜興縣志》。黃玉麟善於配製紫砂泥,其作品具有精巧之特點,又不失古典韻味,曾被吳大澄和顧茶林先後請到家中製壺。吳大澄是當時的金石收藏家,黃玉麟在吳家時能看到很多古代的銅器和陶器,他把這些古器物的藝術特色融化到紫砂壺的創作中,使他的壺藝更加精進,名氣大增,給後人留下不少佳作,如,魚化龍壺,供春壺等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彭年(1772-1854 ),活躍於清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的紫砂名藝人。他的壺式設計追求文化內涵,多與文人合作題詩作畫,嘉慶時陳曼生請其製壺並書,文人壺風大盛,將紫砂壺匯入另一境地,印有“楊彭年”“彭年”等。世稱“彭年壺”“彭年曼生壺”“彭年石瓢壺”。後世追仿者不計其數。此壺砂質溫潤細,紅潤可人。造型簡樸,骨肉亭勻,是朱泥壺光素造型中的一件佳器,看似素面素心,卻體現出壺藝家的功力和純熟深厚的技藝。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件朱泥小壺作君德式之形,壺身飽滿,線條呈現圓融之勢,壺流三彎式,蓋面隆起如同球形,蓋上設小球鈕,圈把秀巧上提,宛若美人纖纖玉手。此壺胎質細密,雅艷動人,整器做工精緻,流轉之間一絲不苟。此類小朱泥可握於一掌之內,抱壺自酌飲,是實用性與觀賞性兼得的佳作,宜不辜負清風明月。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件紫砂壺薄胎細工,窯火得宜,形制簡約。

紫砂壺相傳源自宋代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宜興紫砂礦土,泥礦屬沈積岩,每色礦岩相疊,由鱗片狀紫泥本山綠泥白泥黃泥紅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紫砂壺因泥礦配合窯燒(還原燒)造成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充份透氣產生活性轉換水質,改變香茶味,因此茶壺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茶味雋永醇厚。老紫砂壺不同於電窯瓦斯窯燒製的新壺,壺的包漿光澤全由壺自身慢慢變化,不需茶水塗抹。

1.JPG

2.JPG

3.JPG

4.JPG

4-1.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詩草聖俱入妙 降闕雲臺總有名 逸雲軒

葛逸雲是民國著名紫砂陶手,常用款逸云,刻繪俱佳的陶刻家,紫砂公會會長,也是紫砂經營實業家。公元 1912年(民國元年) 宜興葛逸雲與日本商人和田一雄合資在大阪開設陶器店,從此時起宜興陶器出口量迅速增加。此件朱泥壺胎體堅致,質地細膩,表面光澤潔淨,顏色純正明快。造型端莊古樸,線條流暢大方,棱線挺括,彎流堅挺飽滿,執把圓弧有力,優雅含蓄;壺蓋與壺身呈“截蓋”相接,維繫完美流暢的器形。壺底雙刀刻,「清詩草聖俱入妙 絳闕雲臺總有名」 逸雲軒,把下逸云款,款文行筆端正,結字嚴謹,氣韻貫通,頗見精神。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小軍,工藝美術師。1964122日出生於宜興市紫砂陶藝世家蔣氏家族潛洛村,祖父蔣挺芝、父親蔣盤明都是民間有名的紫砂陶藝人。自幼受祖輩和高級工藝美術師蔣蓉影響,酷愛陶藝,學校畢業後隨父學習制壺技藝,受姑媽蔣蓉大師指點 ,擅長花貨與雜件小品的製作。1997年入編“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作品在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很受歡迎。作品《三友壺》榮獲福建國際茶王大賽銀獎;《魚化龍供春》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創藝獎;《華夏之子》榮獲第五屆新人新作(國際陶藝研討會)優秀獎;《六方掇只》榮獲首屆廣東唯美文化藝術週展覽藝術獎;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