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陶中1957年生於宜興,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76年6月進紫砂工藝廠隨李碧芳學習,1978年進入紫砂研究所,師從沈蘧華,1980年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貼身指導,紫砂陶創作,不斷探索紫砂之精華,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來達到其藝術效果。1982年在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美術系進修,並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設計班學習。1986年設計“四方回紋鼎壺”被評為江蘇省輕工業產品一等獎,製作的“五頭提壁茶具”獲1978年全車廠紀念品一等獎,“五頭夜知已”茶具獲1990年江蘇陶瓷新產品三等獎,與吳鳴合作設計並製作的“期待茶具”獲第三屆日本美濃國際陶瓷節評審會特別獎。1993年12月30日獲江蘇省輕工業廳頒發的工藝美術師資格證書。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可心出生於宜興市丁蜀鎮。原名朱凱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 14歲時拜汪生義為師,與吳根雲結為師友。 1931年受聘於江蘇省立宜興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技工,此間創作紫砂咖啡具。次年,精心製作雲龍鼎和竹節鼎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並榮獲“特級優獎”,1953年12月“全國民間藝人觀摩大會”攜作品雲龍壺、圓松竹梅壺參展。1959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參加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世界陶瓷展覽。其作品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被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巡迴展”出國展出,並獲一等獎。 1959年他費時4個多月精心仿製南京博物院珍藏聖思桃杯獲殊榮。創作旺盛期,設計製作瞭如意壺、雲玉壺、高峰咖啡具,迎賓酒具、萬壽壺、碗梅壺,可心梨式壺等,許多式樣成為紫砂工藝陶暢銷產品。 1964年他精心仿製陳鳴遠包袱壺,達到紫砂技藝爐火純青的地步。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嚼梅花雪乳香 庚申夏月 一粟翁刻
曹婉芬,1940年生於江蘇宜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現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專事壺藝創作。 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師承先輩朱可心、後又隨裴石民學藝,一度承著名藝人王寅春及顧景舟教澤,技藝功底全面紮實。 1958年任紫砂工藝班“小輔導老師”,培訓青年藝徒。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受上級委派,到農村培養了一大批農民紫砂壺藝工作者,促進了紫砂壺藝的普及
1982年創作的《玉婷壺》獲亞太地區陶瓷評比一等獎;1983年作品《寶方抽角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1990年作品《壺藝掇英組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和“景德鎮杯”國際精品大賽二等獎;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藝創作的《四季流芳壺》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大彬瓜楞壺》收藏於中南海紫光閣;《嵌銀絲無暇壺》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苑林提梁壺》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個人專著《曹婉芬紫砂集》。作品秀麗大度,文氣飄逸是她的藝術追求。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定華,1953年生於江蘇宜興,實力派名家,師從陳福淵、顧紹培、週尊嚴,197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工作,後進廠研究所從事新品創作,1983年始製茗壺便非同凡響,其作品不與他人同儔,造型不圓不方,亦圓亦方,輕盈而又不失樸厚,專擅方器,人稱“方貨專家”,所作圓器亦古雅可愛,僅為自己欣賞,輕易不肯示人,曾獲江西景德鎮國際陶瓷評比三等獎,1990年作品“九頭智華茶具”獲全國陶瓷藝術展評三等獎。近幾年其作品市場一貨難求,價格也連年上漲....周定華對自己的作品極有信心,認為自己的作品價格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藏家、對得起藝術,周定華個性執著認真,對紫砂藝術十分痴迷,工藝上絕不苟且,審美眼光也極為獨到,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人生匆匆不過七十年,作品總要流傳後世。”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丁洪順,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無錫市科協自然科學專門學會會員,無錫市青年聯合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市紫砂工藝廠研究所,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 一九五五年生於江蘇宜興,1972年12月,畢業於丁蜀高級中學。七三年進紫砂工藝廠,從藝至今五十年。師承高洪英、束鳳英、許成權,後拜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為師,八五年進南京藝術學院進修,八九年結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先後與南藝教授潘春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美術大師韓美林合作,代表作“三羊同樂”、“五羊組壺”等曾被中央電視台,新華日報報導刊登。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級評比獎項。樸實無華的造型,深厚的藝術功力是其繼承恩師風範的一貫追求,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刻苦勤奮,千錘百煉,在潛心積累豐富藝術底蘊的過程中常有精道絕妙之作,廣受國內外壺藝愛好者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申錫字子貽,清道光至咸豐年間人(約1821——1891),當年因遊宜興玉女潭有“帝命主蘇山,功成有申錫”之句,而取此義,名為申錫,篤志壺藝,且善雕刻。製品喜用白泥配製,精者捏造,巧不可言,若尋常之品,每用模製。所製壺,壺底多鈐“茶熟香溫”閒章陽文篆書方印,蓋內有“申錫”陽文楷書小印。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愙齋」特定年代茶壺印款為清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期間,著名金石書法家、收藏家吳大澄之收藏紫砂茶壺所用印款。
吳大澄(1835-1902)歷經廣東、湖南巡撫,喜歡古董、紫砂,常請名手至家中作仿古壺,壺底鈐「愙齋」陽文篆書方印。清末制壺名手黃玉麟曾于清光緒廿一年至廿四年(1895~1898)到吳府仿制古董鐘鼎及古陶器;制壺名手俞國良亦于清光緒廿五年至廿七年(1899~1901)特制傳爐、橄欖等式。「愙齋」陽文印鈐在壺底,作壺者的小方印款鈐在壺蓋上。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品紫砂竹段式壺,細觀此壺胎質細膩,色澤飽滿,光潤如玉,造型秀致挺立,整把壺端莊雅致,玉色晶瑩,氣韻溫雅,渾樸玲瓏,具天然之趣,有很強的形式美感。底部鈐印「禎祥」二字,印文字跡清晰,極富金石韻味。
1.葛貞祥,清乾隆、嘉慶年間紫砂藝人。制壺也擅作紫砂花盆。
2.蔣貞祥,清末民初制壺名家。傳器有紅泥軟提梁壺,平蓋上有一小圓章,陽文「貞祥」二字。
3.華貞祥,清末民初制壺藝人。傳器有蟠螭壺,海棠紅砂胎,壺蓋塑一蟠螭居於頂端,流為獨角怪獸,造型奇特。蓋內有「貞祥」印章,底款為「南洋勸業會宜興陶業出品」。
4.2016年北京東正紫砂拍賣專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有一只段泥扁石壺,壺底鈐有「禎祥」方章,把底鈐「彭年」方章,曼生刻「泉石以生香」。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景舟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壺叟等,曾自創堂號為自怡軒。少年就學於蜀山東玻書院,1932年初隨祖母邵氏學習陶藝並學製水平茶壺,刻苦鑽研,數月後學成自製水平茶壺時,即在壺底使用「墨緣齋製」印款;接著又在壺底使用「墨緣齋景堂製」印款,並在壺把或壺蓋上使用「景記」印款;後又接用「墨緣齋意堂製」印款,把款用「景記」印款。
徐風先生在2015年8月出版的「布衣壺宗~顧景舟傳」一書中,記載了1943年顧景舟接受上海"鐵畫軒〞訂製一批小水平壺,每把2角錢,底款用「墨緣齋意堂製」,壺把梢上用「景記」小印。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新妹(1947——) 女,江蘇宜興人,工藝美術師。1960年進宜興紫砂廠拜陳福淵學藝,1965年隨裴石民學習製壺技藝、學得紮實的基本功、1985年進紫砂研究所研習、後隨何挺初共同從事紫砂造型設計製作、尤以花貨見長。1989年與夫何挺初設計作品「五頭漁家樂茶具」、1990年作品「五頭漁家樂茶具」獲景德鎮杯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三等獎、全國陶瓷展三等獎、1993 年晉升助理工藝美術師。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倪順生,1938年生於江蘇宜興紫砂陶藝世家,其母邵寶琴為清代名人俞國良之養女,並親授紫砂技藝以“錫山俞傳”壺藝聞名暇邇。其幼時,耳濡目睹製陶工藝,於1955年隨父母進人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成為第一批紫砂藝徒,隨名大師朱可心習藝,勤摹多練,掌握了紫砂手工製作紮實功底,長年致力於創立具自己獨特風格的花塑器茗壺,成果斐然。 1958年藝成帶徒施藝,其後長期在宜興紫砂工藝研究所,從事紫砂茗壺創作設計工作。作品以大自然的松柏、梅、桃等樹枝花果塑造壺形、點綴以小昆蟲為裝飾,情趣盎然,其題材鮮明,為藏家喜聞樂見而珍愛。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邵聰貽,清乾隆時期制壺名工,屬邵氏一脈,所見傳器多筋囊器,底钤“邵聪贻制”方章。
此壺泥色褚褐,顆粒自然豐富,瑩潤豐澤。細節線條極其精美,蓋面的邊沿凹折與壺底對應,在清早期的紫砂壺體系中,非常罕見。蓋鈕端挺,矮頸折肩,力度透徹,藝術表述簡潔明確,直擊人心。流、把的形制、工藝,斂合有度,古韻雋永。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大體上屬於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如果帶著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壺,則體現了文人畫的另一種形態。紫砂壺具有收藏的功能,歷史上許多著名製壺匠人,如供春、時大彬、董翰、陳鴻壽、顧景舟、朱可心的作品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爭相追逐的寶物。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堯臣,1940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 會顧問。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紫砂老藝人吳雲根學習紫砂技藝,後又得到朱可心、顧景舟等大師的指導。1970年進紫砂研究所從事紫砂造型 設計,期間創作的《竹廬茶具》、《玉帶壺》、《竹圈酒具》在省以上創新評比中獲獎。他 得名師指引,技藝精進如飛。先有「呂竹」之稱, 又博採眾家之長,大膽創新,融人生體悟於壺藝,獨具靈魂。並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呂式絞泥」,使得紫砂壺藝從傳統「文人壺」、單純追求文人趣味的模式上升到了哲思境界,在紫砂史上形成深遠影響。他還結合前人與自身的創作實踐體會,總結出「讀壺說」等紫砂創作理論。其作品質地溫潤古雅、造型端秀敦樸、氣韻圓暢生動、神態豐潤深遠,形成獨樹一幟的「呂派風範」。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菊瓣圓條壺造型秀雅,壺身呈菊球形,壺鈕、壺口、壺底自上而下貫通一氣,形制飽滿,身、蓋、鈕為三個重疊的球體,身、蓋、口、底、鈕、均為十六圓瓣構成,比例均稱,製作難度極高。菊瓣壺的工藝要求繁複,口蓋須達到面面俱到的“通轉”水準,壺身內、蓋內紋線與外部一致,修飾光潔,線韻流暢,所以通常菊瓣式的蓋牆子口不會太長,且多微微內斂,以利進出。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高8.5厘米 口徑4.5厘米,材質為紫褐色泥,砂質隱現,造型寓圓於方,敦實厚重。彎曲流,環形把手,下附四餅形底足,製作精細,質樸大方,結構合理,用功獨到。蓋面鼓出,子口密縫緊湊,蓋頂與壺身形制相若。壺腹刻銘:「且飲且讀,不過滿腹。為禹同道兄,遠。」鈐「陳鳴遠」篆書方印。這件雖非陳鳴遠的作品,屬幾何形類的方器。此壺的餅形底足,在陳鳴遠款紫砂壺上屢見,已形成一種特徵,亦可作為賞鑒鳴遠壺的依據。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蘧華 又名沈巨華,1939年生於宜興,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1955年進紫砂工藝廠,從師顧景舟,基本功力札實,作工嚴謹,講究造型的線條裝飾。1983年全國婦聯命名為「三八紅旗手」。「九件竹簡茶具」(李昌鴻設計,沈漢生陶刻)獲198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1986年赴日本考察訪問。2007年獲得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0年代,在宜興一廠的紫砂壺年紀中,是一個相當飛黃騰達的年代。港商的加入,正為宜興紫砂注入了多元化的要素,壺式一新,工藝躍進。「荊溪姓製」章,是當年使用最廣泛的章款,亦是當年特定風氣下所改用的章款,並非特定人士才能使用。當時的荊溪姓製印款使用,並無特定規律或某班就用哪個姓式,而是隨便發放的,也就是你拿到哪個姓製,就是哪個姓製的印章。比起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廠壺,「荊溪姓製」章的廠壺工藝普遍比較精緻,印章均為紫砂印,並無牛角印或塑膠印。但荊溪姓製的紫砂壺仍只是當時的商品壺,並非把把精品,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海庚(1939-1985年),祖籍宜興丁山小橋南製陶世家。 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跟隨顧景舟學藝,初露才華,深得其師器重,是顧老的得意門生。1958年開始帶領藝徒。 1960年被送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陶瓷設計一年, 使他學到許多新的造型觀念和新的工藝理論知識,同時結識許多專家和藝術界的名流,對其一生的陶瓷藝術創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還成功的試制出紫砂注漿泥工藝方法,開拓振興紫砂多用途的新門類。 1972年調到陶瓷公司生產技術工作,組織考察參加研製新品開發,聘請專家,教授講學等,籌備在許多地方舉辦宜興陶瓷展覽,使諸多精品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1985年12月,為維修隧道窯日夜忙碌,天氣寒冷,身患重感冒仍到廠值班召開技術人員會議,因過度勞累,心肌炎復發,12月不幸逝世。全國各地陶藝界的信電如雪片,送葬那天二百多人的隊伍連綿不絕, 是紫砂藝術界的一大損失。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裕泰陶器店創立於清光緒年間,店主蔣貞祥,店址設在蜀山南街,以經營紫砂陶器為主,所訂製茗壺鈐“陽羨蔣裕泰制”印記,蓋鈐“裕泰”橢圓圓印。蔣貞祥自己能製壺,亦有署“蔣貞祥”的印款。














中林佬の紫砂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